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言百八见者。 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三受,(苦、乐、不苦不乐)成十八。 二、对六尘(色...(术语)妄惑垢心性,故名垢。烦恼之异名。俱舍论二曰:垢之与漏,名异体同。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指天台宗所判立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中,通教十地之第三地。人者忍之意,谓三乘之人共同自世第一法入于十六心见...指书写悉昙文字母音字(摩多)之略体时所用之记号。系用于复合文字时,添附于左右或上下者,故称为半体。 p1600...(杂语)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三落叉。落叉原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为一亿,则三落叉译作三亿,...佛教称为身根,或单称身。乃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即身识之所依。梵语 kāya,音译迦耶,为...【怨憎会苦】 p0888 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怨憎会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术语)众生无始以来,旋转于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又作半满教、半满二字教。即半字教与满字教之并称。半字,原指梵语之生字根本,即字母;满字,则指集合字母所构成之...谓以生、住、异、灭等四相,配于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据圆觉经略疏卷下二载,生、住、异、灭四相,乃本觉心源于无明...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前言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经,弘传于印度,竟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少食肉 俄罗斯眼下流行素食风。他们认为大量食用各类肉及其制品,会加重某些疾病或诱发某些疾病。 晒太阳 美国纽约...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家,羡慕于道来修行的。但虽然有向道的心,对自己是放逸的...
观世音菩萨过去修什么法门,现在得名为观世音呢?具有十四种无畏,三十二应身呢?这个是无尽意菩萨来请法。以何因缘...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半夜里有个鬼,背着一具死尸,来到这个人的面前。随后又有一鬼追来,忿怒叫骂,说:这...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债。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间第一功德事。(文钞三编复许止净...
问: 记忆力差怎么办? 万如法师答: 经文咒语记不住,原因就在于你的心不够清静,杂念妄念过多,那么这些个妄想潜...
佛具九恼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并兴起行经]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宝。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答曰。何用见此髡道人。如是至三。后日护喜复曰。可共暂见。答曰。何用见此髡头道人。何有佛道。于是护喜捉火鬘头曰。为汝共见如来。火鬘惊怖。心念此非小缘。必有好事耳。即曰。今
上篇:八依 | 下篇:大乘九部 |
【四正行】 p0417 如依根差别道中说。 二解 杂集论十卷八页云:四正行者,谓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
一百八见(二)
垢
八人地
半体
三落叉
身体
怨憎会苦
身命
轮回
半满二教
四相约位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文珠法师《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国际十大流行的健康行为

培养修行习惯的重要性

为何名为观世音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我身有无
印光大师:杀生吃肉的开示--杀业最碍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