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Skandha,又作塞建陀罗。旧译曰众聚阴。新译曰蕴。俱舍光记一本曰:塞建陀罗,唐言蕴,旧译名阴(于禁反)...(杂名)人海记曰:成祖靖难后,于都城四达之衢,必建一听经楼。每夜令僧于上讽诵经义。俾臣民席地静听之。既迁都。...【欲行色】 p0984 瑜伽六十五卷七页云:若不定地色爱诸业之所生起;名欲行色。...(术语)众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墨梅,为梅花中之变形者。墨梅衣即指变形之袈裟或有违袈裟形式者。墨梅之生成,系于苦楝树上嫁接梅枝,所开之梅花即...二因者,无因邪因也。 一、无因 谓无因而自有果。 二、邪因 非因计因。...【得修】 p0992 瑜伽六十七卷二页云:云何得修?谓如有一、依初静虑,或修无常想,乃至或修死想。彼所有余不现前想...出离烦恼之家,亦即出离在家的生活,去修沙门的净行。...亦名:今僧十五日布萨说戒 戒本疏·释戒经序:“今僧十五日布萨说戒者,双牒缘本,两告众也。标日是其时缘,说戒是...(术语)梵语跋渠Varga,此翻品,品类之义,聚类同者为一段,称为品也。又品别之义,彼此章段,义理差别,故名品。...【三种补特伽罗成就二种法见】 p0225 瑜伽九十二卷十四页云:又此法见,当知三种补特伽罗,皆得成就。一者、异生,...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的。但是我依然每天坚持不停的念佛,有天曾经念到22000声,最...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协助他人修学...每个宗教对人的身后,各有独特的见解;有些宗教认为身后求生天堂是永生之处;又有宗教祈求身后回归天道的。种种的见...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叹释迦牟尼佛二难,释迦牟...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为生,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不伤害生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切唯心造。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的意义,须知此三字中,每一...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讨甚自性弥陀,只此岂属心外? 光明寿量无伦匹,慈眼悲心...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 学唯心识观...
七大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来藏中水火性空。本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故世尊于楞严会上开悟阿难及诸大众。会七大万法皆归如来藏。故说此七大之相也。(依正色心者。依即所依国土。正谓正受果报。即能依之身也。色即
上篇:七金山 | 下篇:地动七因 |
比喻以宝珠交错装饰,如同日光照耀露珠,呈现相互辉映之情景。法华经卷一序品(大九·三中):“各千幢幡,珠交露幔...
塞建陀
听经楼
欲行色
本觉
墨梅衣
二因
得修
出家
今白月十五日众僧说戒
品
三种补特伽罗成就二种法见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六道轮回的概况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鹦鹉吞珠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