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二卷十四页云:又此法见,当知三种补特伽罗,皆得成就。一者、异生,法随法行;已得安心;博识聪敏,能如正理,观察诸法。二者、有学,已见谛迹。三者、无学,诸漏永尽。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圣所爱戒】 p1226 如八支圣道中说。 二解 如律仪有八种中说。 三解 法蕴足论二卷十七页云:云何圣所爱戒?谓无漏...(譬喻)以喻得少分即满足之凡夫心也。大日经一曰:云何狗心,谓得少分以为喜足?...yujiashidilun 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努力修习此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须真天子发三十三问。佛一一答之。须真又以三十二事问文殊,文殊一一答之。乃至有须真...亦名:俗人入寺法立意、入寺法立意 子题:净刹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明俗人士女入寺法。先出立意。息心静默,非喧...(名数)牛乳,牛酪,白米也。修法行者食之。十一面神咒经曰:行者唯应食三白食,乳酪饭。末法中一字心咒经曰:持法...迦奢布罗,梵名 Ka?apura,或 Kā?apura, Kājapura。古代中印度憍赏弥国(梵 Kau?ājbī)之城名。据大唐西域记卷...(术语)谓根本无明。是为真如自体之迷惑,故名同体之惑,如波与水同体。法华玄义五曰:无明是同体之惑,如水内乳,...(术语)谓一切世间之事法,染污真性者。四尘五尘六尘等。法界次第曰:尘即垢染之义,谓此六尘能染污真性故也。大乘...【修定】 p0899 集异门论五卷十七页云:修定云何?答:于诸善定,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定。...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龙藏本)...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
普劝修持第四篇:观苦、空、无常,修净土。就是要常常观照我们这一世的生命苦哇!八苦交煎。因缘所生法:空、无常。...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学佛的人,不要去好奇这个那个问题。其实修行是管好自己。整天把自己的时间跟精力放在去发...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而是每个时辰,每一刻、每一秒都在衰老。庄子讲得更彻底,...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散啊、欢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我从不寂寞。寂寞的人不了解内在原本是完美充实的。你对外界事物有所依赖,就表示对你内在始终不动的本体没有了解,...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是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
三种补特伽罗成就二种法见
【法相辞典】
【三种补特伽罗成就二种法见】 p0225
上篇:三法能断一切胜妙淫欲贪缠 | 下篇:三种欲生三种乐生依三求立 |
(一)乃绳索缠成一团或语言纠葛不清之意。 (二)又作一落索。文章之一段、一节称为一络索。为禅宗典籍中常见之词汇。...
圣所爱戒
狗心
瑜伽师地论(Yogacara-bhumi-sastra)
四正勤
须真天子经
清信士女入寺法立意
三白食
迦奢布罗城
同体之惑
尘
修定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解深密经

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埋少年魂

读诵《普贤行愿品》的殊胜功德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从不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