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亦名:大房法 子题:大房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大房法者,既有主作,专任自由;妨难两缘,一不思避。故制依僧,取...(术语)佛所说之三藏中,独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之法,谓之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之法,谓之听教。如四重禁者制...(名数)一随染本觉,依真如内熏之力与如来教法外缘之力,而如实修行。方便满足,故破妄心而显现法身,使始觉之智淳...三论玄义云:总论西域九十六术,别序宗要,则四执盛行: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出家人所应受持的二种戒,即十戒和具足戒。...【解肢节】 p1235 瑜伽一卷十五页云:又解肢节、除天、那落迦,所余生处、一切皆有。此复二种。一、重,二、轻。重...又修习者,谓欲勤策励勇猛不息正念正知及不放逸,修习差别故。欲修习者,谓为对治不作意随烦恼。勤修习者,谓为对治...(杂语)三衣六物等种种之道具也。...寺域内廓正面所设之门。即佛殿与大门间所设之门。唐代道宣之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卷上,记载祇园精舍四面设有十二...【有警觉法】 p0545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有警觉法云何?谓作意相应法。...(名数)配于此十斋日之佛菩萨,谓之十斋佛:一日定光佛,八日药师如来,十四日普贤菩萨,十五日阿弥陀如来,十八日...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学会自我剖析虚荣,把我们的短处及时收拢在自我检验的验光镜下,我们会发现,我们虚荣心有多高,我们背离光明的阴影...
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说,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来破除妄念,若能妄念不生,得大总持,就可以得到神通,但是持咒必须具...在佛的弟子里面,须菩提是获得无诤三昧最优秀的人,名列前茅。无诤三昧的存在是,常要关怀芸芸众生,不让他们心生烦...
释迦牟尼佛陀为什么有那样超人的成就,而成为世界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大圣人呢?为什么能受千千万万人民的...
序 今年已经是胜利后的第二年了,这和陈海量老师著述这本《可许则许》的时代似乎是不同了。可是事实上,因著政治、...大家都想改变命运,不想改变命运的人恐怕很少,因为人生都是有缺憾的,都想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满,周围的环境更和谐...
地动七因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疏] 一仿诸魔生怖魔有多种。故曰诸魔。令生怖者。谓佛成道时。必须地动。令邪魔恐怖。而回正念也。二令众生心不散乱令众生心不散乱者。谓佛欲说法时。必先地动。令诸众生恭敬严谨。心不散乱。而能信受也。三令放逸者生觉知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不能毕集。必须地动。令其觉知。皆来谛听也。四令众生知法相令众生知法相者。谓佛说法。微妙难知。必先地动。普令一切众生心生警悟。觉了诸法之相也。五令众生观说法处令众生观说法处者。谓佛说法时
上篇:七大 | 下篇:七难 |
【住果补特伽罗】 p0663 瑜伽二十六卷三页云:云何住果补特伽罗?谓住四果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二...
作大房法
听教
二种本觉
因果四执
出家二戒
解肢节
修习
品具
中门
有警觉法
十斋日佛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第一个礼拜佛陀的人

向佛陀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