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纳受具足戒于身之谓。 p4276...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即佛的身体。...(物名)入浴时所用之布也。百丈清规六曰:展浴袱取出浴具于一边,解上衣,未卸直缀,先脱下面裙裳,以脚布围身,方...梵名 Ayodhyā,巴利名 Ayojjhā。中印度古国,其地为印度古文明中心之一。又作阿毗陀国、阿毗阇国、阿逾阇国、阿喻...行事钞·忏六聚法篇:“白清净比丘法。律文不具,义准白之。具修威仪,白云:‘大德僧听(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即禅院中登记金钱出纳之帐簿。把,即收入之意;放,即支出之意。又作无漏关、春秋把放帐。 p2948...【如来是真实语者】 p0580 瑜伽八十八卷五页云:又复如来名真实语者。谓若世间诸聪敏者,共许为有;如来于彼,...【异生性】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异生性是不同的生性,如五趣众生,异于圣者的生性。《百法直解》曰︰‘异生...即小三灾、大三灾。又作三灾劫。世界系依成劫(成立期)、住劫(存续期)、坏劫(破坏期)与空劫(空漠期)等四期无...(人名)蕲州五祖山法演禅师也。就白云端契悟,居东山而接众。见续传灯录二十。...(异类)Nāga,译言龙,象,无罪,不来。称佛或阿罗汉为摩诃那伽,喻其有大力用也。玄应音义三曰:那伽,此云龙,...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问: 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句此处的摄心?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已经把如何摄心告诉我们了...问曰,无量寿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此二经云...问: 什么叫做皈依? 慧律法师答: 皈依分两个角度:一是事相皈依;二是理体皈依。 首先讲事相皈依:皈依释迦牟尼佛...【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养尊处优的人是贵人,而是心中无事、心无挂碍的人是贵人? ...《楞严经》告诉我们怎么修不生灭心,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观察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在禅宗的传承当中我们看到一...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行,人类岂不要灭绝了?其实。即便真的出现了人人出家的情况,世界也不会灭绝。 古...
修习
【阿毗达磨辞典】
又修习者,谓欲勤策励勇猛不息正念正知及不放逸,修习差别故。欲修习者,谓为对治不作意随烦恼。勤修习者,谓为对治懈怠随烦恼。策修习者,谓为对治沉掉随烦恼。励修习者,谓为对治心下劣性随烦恼。心下劣性者,谓于胜品所证功德,由自轻蔑门心生怯弱性。勇猛修习者,谓为对治疏漏疲倦随烦恼。疏漏疲倦者,谓能引蚊虻等处所生逼恼。不息修习者,谓为对治得少善法生知足喜随烦恼,由得少善生知足喜故,止息所余胜进善品。正念修习者,谓为对治忘失尊教随烦恼。正知修习者,谓为对治毁犯追悔随烦恼。毁犯追悔者,谓于往来等事不正知而行,先越学处后生悔恼。不放逸修习者,谓为对治舍诸善轭随烦恼。舍善轭者,由放逸过失故,于所造修胜进善品,舍勤方便不能究竟。念住修果者,谓断四颠倒趣入四谛身等离系,是名修果断。四颠倒者,谓四念住随其次第能断净乐常我四种颠倒,修不净观故,了知诸受皆是苦故,通达诸识依缘差别念念变异故,观察染净唯有诸法无作用者故。又此四种如其次第趣入四谛,亦名修果,由身念住趣入苦谛,所有色身皆行苦相,粗重所显故,是故修观行时能治此轻安,于身差别生故,由受念住趣入集谛,以乐等诸受是和合爱等所依处故,由心念住趣入灭谛,观离我识当无所有惧我断门生涅槃怖永远离故,由法念住趣入道谛,为断所治法为修能治法故。又此四种如其次第能证得身受心法离系果,由此修习渐能远离身等粗重故。
上篇:行苦性 | 下篇:心昧劣性 |
【六识身转或俱不俱】 p0312 瑜伽七十六卷二页云:复次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