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生杂染】 三杂染之一,生杂染又作苦杂染。因烦恼及业而有生,由此生苦,更有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能了知诸法之至极无自性之心。为显教之最极、密教之初心。即日僧空海所立十住心之第九,亦相当于华严经所说圆融法界...(术语)心性痴闇,惑于理者。止观五曰:无明痴惑,本是法性。...【计我与蕴不一不异】 p0868 俱舍论二十九卷九页云:然犊子部、执有补特伽罗、其体与蕴不一不异。此应思择为实...【五相能表真实一切智者】 p0289 显扬二十卷十六页云:此中有五种相,能表真实一切智者。何等为五?一者、若有出现...(物名)行八讲时,设八讲坛于佛前左右,二高座相对,佛之左方为读师之座,右方为讲师之座。...禅林用语。妙手,即绝妙之手段、方法;无多子,即无特别之意。意谓虽为妙手,却无任何特别之处。碧岩录第七十一则(...(术语)本门十妙之一。谓本时非长非短之慧命不思议也。...修习无分别智,远离所取能取,离诸戏论,故说无得。...遇到好缘好境而生愉快的心情。...指求涅槃圆果之心。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五四·二三○上):“圆具圆心,遵修律藏。”涅槃乃完全灭除烦恼,超越生...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
台中市南普陀寺,开山方丈国强法师,七十四年应祖国师友之邀请,回去重建祖庭。回去之后便忙于建设,修建寺院一座,...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心念,因为我们一般人平常生活在世俗生活当中...中国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经》。《易经》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个重要的论点说:「祸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乐的一面...
烧炙大地狱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何故名为烧炙大地狱,尔时狱卒将诸罪人置铁城中,其城火然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姆有过专门研究。他认为,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的真义。但是,要听闻佛法,就必须要亲近善知识;能够有机会接...
七有
【三藏法数】
[出长阿含十报法经]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二畜生有畜生者。禽兽之类也。谓众生由过去愚痴之因。感现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三饿鬼有饿鬼者。常受饥饿也。谓众生由过去悭吝之因。感现在饥饿之果。因果不亡。故名饿鬼有。四天有天
上篇:七见 | 下篇:七遮罪 |
指日本天台宗所传之密教,以睿山延历寺、园城寺为中心。因别于空海所传之东寺密教(东密),故称台密。日本天台宗系...
生杂染
极无自性心
痴惑
计我与蕴不一不异
五相能表真实一切智者
读师高座
妙手无多子
本寿命妙
无得
乐
圆心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诵持普门品的感应--保住了清净道场

戒定慧在一念间
净界法师:让罪业有释放的管道

众生恶业感召地狱境界
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