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胜义谛教】 p1104 显扬六卷十二页云:八、胜义谛教。谓四圣谛教、及真如实际法性教。...(术语)圆觉经之语。本源者,众生本具之佛性。其清净如大圆镜。...又称九品净刹、九品安养。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愿往生之人,由于机类不同,行业各殊,而有优劣之九品,故所生之极乐净...无漏界者,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梵语 vīta-rāga-bhūmi。为菩萨修行阶位之一,即三乘共十地之第六位。又称离贪地、灭淫怒痴地。入于此地得断除欲...戒本疏·九十单提法:“问:‘闻知结罪者,戒本何故云少时不乐耶?’答:‘非待不乐方犯;盖就恼者之意,下至欲令不...有业凡夫的识。凡夫有业,所以智就变成了识,圣人没有业,所以识就转成了智。...梵名 Nalakūvara 或 Nalakūbala。为护持佛法,守护国界及国王之善神。又作那吒天王、那拏天、那罗鸠婆、那吒矩袜...巴利名 Thūpavajsa。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以外之著作。十三世纪锡兰比丘伐其沙拉(巴 Vācissara)着。主要叙述释迦...(譬喻)大品经十喻之一。西俗多工伎,以种种法现出无实之象马人物等,使人如实见闻,谓之幻,幻事虽如实见闻而非实...【摩竭提】 此云善胜,又云无恼。西域记云:摩竭陀,旧曰摩伽陀,又曰摩竭提,皆讹也。中印度境。文句记云:此...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问佛陀:我常需要处理政务,有时甚至不得不领兵...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来决定我是不是做这桩事情。修行也是这样,要比较、选择再来做这个事情...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磨着我们,由此我们苦闷,生气,愤怒,怨恨,有时甚至会对人生...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观妻子,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怜念妻子;二者,不轻慢;三者,为作璎...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问: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尘缘基本已了,安心念佛,切愿往生为人生皆大欢喜,那么随着佛法的兴盛,现在很多中青年学...
六十二见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谓外道之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橼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中。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为在我中。为二见。又计离色是我。为三见。又计即色是我。为四见也。色阴既尔。受想行识亦然。)
上篇:七海 | 下篇:七众 |
(术语)如来所证之一心三观,为实智之一心三观,如来所说之一心三观,为权智之一心三观。以本迹二门配之,则迹门法...
胜义谛教
本源清净大圆镜
九品净土
无漏界
离欲地
疑恼比丘戒定罪初在闻知
业识
那吒太子
塔史
如幻
摩竭提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推荐】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资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善生经》中的夫妇之道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