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禀承佛之教法也。止观辅行一曰:受化禀教,须讨根源。玄义释签六曰:昔禀佛教,起于誓愿。...(术语)真言之十住心中,前九住心名权乘,第十住心为实果。唯识,三论,华严,天台等为权乘之法,佛皆为因位之权佛...【实我微细常住有胜作用转变诸法见】 p127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九页云:诸有此见、风不吹,河不流,火不然,乳...(术语)本门十妙之一。本时之眷属妙也。谓佛处所集之十方诸大菩萨不可思议也。...问: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答:第八识中,含藏前七识心心所法一切种子。此等种子,熏习生长,乃至...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就叫做恶业。...越南著名之佛教建筑。位于顺化。阮潢王子于一六○一年所建。十七至十八世纪,在内战中受到严重破坏。一八一五年重修...指三布施。又称三施。檀,檀那之略称,为布施之意。据大智度论卷十四载,即:(一)财施,又作资生施。谓持戒自检,不...(动物)又作失兽磨罗,失守磨罗。失收磨罗。鳄鱼之类。善见论十七曰:失守摩罗者,鳄鱼也。玄应音义十七曰:失兽摩...(一)(375~458)南朝刘宋僧。六学僧传卷十一作慧恂。赵郡(河北赵县)人,俗姓赵。幼年出家,游学长安,从鸠摩罗什...其义有二:(一)指坏色所成之衲衣。坏色(梵 durvarnī,巴 dubbanna ),即避用青、黄、赤、白、黑等五正色,而用木...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从前有两位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个时辰出生,又同年分发官职,只隔一个省。 他们两个人互通消息,以明白彼此的吉...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医治的方法。当时正好遇到天人们入欢喜园,目连尊者只好先站在...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
问: 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的难处时说,有觉有照,不免生死;无觉无照,又落在空亡,这...《净土圣贤录易解》序 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 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 然由此书所载事...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欧美先进国家的大学里也陆续开始在兜售素食便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营养...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我们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条路,只是有人在成就一佛乘当中稍作休息而已。为什么有二...
小乘七种圣
【三藏法数】
[又名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圣。正也。舍凡性入正性。故名为圣。贤首宗立为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名异义同也。一随信行行即进趣之义。谓钝根之。凭他生解。依信而行。进趣于道。故名随信行。二随法行谓利根之人。自以智力。依法而行。进趣于道。故名随法行。三信解谓前信行之人。转入修道。以钝根故。依凭信力。起发真解。故名信解。(修道者。谓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四见得谓前法行之人。转入修道。以利根故。见法得理。故名见得。五身证谓受想心灭。
上篇:善友七事 | 下篇:七流 |
佛典中经常用以比喻劫期长远、不可胜计之譬喻有五,即:(一)草木喻,若将大千世界之草木皆寸斩为筹,每隔百年取一筹...
禀教
权乘实果
实我微细常住有胜作用转变诸法见
本眷属妙
展转分别
业
灵姥寺
三檀
室兽摩罗
慧询
坏衲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惜福长寿,奢侈短命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患难中应持圣号,自然有不思议的转移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推荐】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