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就叫做“恶业”。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Shedachenglun 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天眼、宿命、漏尽。天眼能知未来生死的因果;宿命能知过去的生死因果;漏尽是知道现在烦恼的根源而尽断之。不但知道...(譬喻)觉悟之内,不入一切众惑,故譬以城。圆觉经曰: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中略)爱憎生于心,...转,指运动;变,指改易。谓外道不了法从缘生,本无自性,一切境界,起灭唯心,而妄计有无,遂成邪执。据楞伽经卷三...【猛利贪欲】 p1036 瑜伽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猛利贪欲?谓如有一,于昔余生,修习贪欲,亦多修习。由是因缘,令此...(术语)有无四句之一。计我与五蕴身皆无之外道见,名为无句,即断见也。...(杂语)禅林之语。自少壮居于丛林谙熟清规者,曰山中之兄弟。反于晚达之人。又法中同门之总称也。见象器笺五。...【光明定定难差别十一种】 p0629 瑜伽十二卷十三页云:如是修习光明定者,定难差别,有十一种。所谓疑等。如经...(杂语)梵语曰翳鍐Evam,指物之词也。又印可之辞也。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如是者指示之词。胜鬘宝窟上本曰:印述之辞...【损力益能转】 p1252 摄论三卷十二页云:一、损力益能转。谓由胜解力,闻熏习住故;及由有羞耻、令诸烦恼、少分现...(术语)有情流转之根本识也。依根本无明,而一如之真心,初生动作之念者。起信论曰: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但是在唯识学整个修学的内涵当中,基本上本颂是占着一个非常...
《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妈带一个小孩子。这小孩子上学的时候,他妈妈就提醒说:小华啊...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精进禅七,每个禅七,您都亲自参与,请您给我们大概介绍一下...在别人的影子下活着,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影子。如果总是跟在别人的身后人云亦云,你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立场。要成就一番...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不净相一种,然后无识不净相九种,也就是墓园九观,就可以灭...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
业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白马寺 | 下篇:业力 |
又作仁王、二天王、二天。谓立于寺门两侧,守护伽蓝之二金刚力士像。两者皆腰缠轻衣,筋骨逞露,束发怒目。左尊开口...
摄大乘论(Mahayana-samuparigraha-sastra)
三达
觉城
九种转变
猛利贪欲
无句
兄弟
光明定定难差别十一种
如是
损力益能转
业识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古代帝王护生放生的故事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倚老卖老的人容易栽跟头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永远不要用成见下结论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