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金刚界贤劫十六尊中上首所安之慈氏菩萨,住于月轮,故谓为慈尊之月。...亦名:以戒为师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如般泥洹经,明佛垂灭度,世间无师,阿难启请。佛言,比丘若能奉戒者,是汝...全一卷。撰者不详。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分坐禅、入室、请益因缘、沙弥戒文、训童行、劝坛信等五十余项,为初入禅...谓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相融不二。天台宗认为圆教行者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大体上虽是相对差别,然二者之体皆为圆融无碍...(术语)佛教以释迦如来为根本之教师,故称本师。其余曰受业之师。史记乐毅传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三无性者: 一、相无性 一切众生以妄心向因缘生之事物,计度有我有法之我法相,名为遍计所执性。此遍计所执性...世间和出世间。世间是众生的世界;出世间是佛菩萨的世界。...一般西洋哲学将本体解释为:其自身真正存在而与“现象”对立之存有物。在佛教,通常以“法体”一词来表达同样之含义...华严宗二种十身之一。又作融三世间十佛。华严宗谓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所触目者,无论万有万法,皆视...虎虎婆,梵名 Huhuva。八寒地狱之第五。又作虎虎凡地狱、呕喉喉地狱、呕喉喉地狱。此地狱之众生受严切之苦,口不能...梵语 hetu-parināma。又作因变。为“果能变”之对称。唯识家就诸识变现诸法,分别为因能变与果能变二种,认为第八...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具体怎么修呢?你看,我们从内在的修心来说,内心的杂念是由...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困扰。有福报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为看到佛经,感到世事变化无常,荣耀与生命难保,财富并非己有...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一些似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纠缠或者说纠纷,好像很难逃离,...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干: 一、理性,理是普遍贯通的...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宰场。他们将牛的脚用绳子套住,然后使劲一拉,扑通一声这头...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
七常住果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证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三真如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证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四佛性佛性者。党性也。即诸佛所证真觉湛明之性。无染无净。离过绝非。以其无灭无生。不
上篇:七真如 | 下篇:七辩 |
【眼等触所生想】 p1000 界身足论上六页云:眼触所生想云何?谓眼及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故触。触为缘想。此中...
慈尊月
佛灭度后以戒为师
入众须知
境观不二
本师
三无性
世出世间
本体
融三世间十身
虎虎婆地狱
因能变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仙叹富者的布施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人生之解析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倾听生命的呐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