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教以释迦如来为根本之教师,故称本师。其余曰受业之师。史记乐毅传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后汉书曰:“何汤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大灌顶神咒经十二曰:“本师释迦牟尼佛。”业疏三之六曰:“本师和尚明相摄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譬喻)以譬烦恼。种种之烦恼,交络繁茂,如稠林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止观九曰:无明戏论翳如来藏稠烦...支分建立者,谓初静虑有五支,何等为五?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何等为四?一内等净...意者,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思度为性,与四烦恼恒相应,谓我见我爱我慢无明。又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无记位,唯除圣...(寺名)摩揭陀国之那兰陀寺,译曰施无厌寺。玄奘久学于此。...置水与乳于同一容器,鹅王唯饮乳汁,而留下水。水,表众生(凡);乳,表示佛(圣)。此鹅王别乳之故事乃比喻觉者虽...(1575~1641)明代临济宗僧。浙江钱塘人,俗姓黄。世称一默宏成禅师。年二十三,投真如寺剃发出家,于云栖寺受沙弥...1、智度论说,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当离热闹,在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或修头陀行,夜于冢间树下坐,或作不净观...(故事)西域中天寺中画唐释玄奘之麻屩匙筋而拜之也。酉阳杂俎曰:国初僧玄奘,往五印取经,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经名)一卷,东晋竺昙兰译。陀罗尼杂集第八卷之别出。说除灾厄之法。摩尼罗亶之义未详。...(名数)凡夫计度五种之现涅槃:一以欲界为证处而爱慕之故,二爱慕初禅之性无爱故,三爱慕二禅之心无苦故,四爱慕三...谓现法中。于五顺下分结。已永断遍知。谓有身见。戒禁取疑。贪欲瞋恚。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阿罗汉果证。名不还果。...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虽清苦,但长寿者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清心寡欲外,还在于佛家从古到今积累...
佛说阿弥陀经精华 ☆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令现在说法。 ☆ 其国众生。无有...
问: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师答: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大乘的佛果。怎么才能不...今生有幸,我们闻到了释迦的遗教,听闻到念佛法门,又去了解到阿弥陀佛像慈母一样十劫以来无量劫以来都忆念着我这个...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
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久坐危害不亚于吸烟,甚至有赶超之势。澳大利亚昆士兰...
有一段时间,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住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接受阿阇世王的供养。但因毗舍离发生灾难,毗舍离民众前来祈...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请示老和尚,如是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
本师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本迹二门 | 下篇:本书 |
(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须真天子发三十三问。佛一一答之。须真又以三十二事问文殊,文殊一一答之。乃至有须真...
稠林
支分建立
意
施无厌
鹅王别乳
宏成
八念
画麻屩
摩尼罗亶经
五种涅槃
不还果者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吉祥经

佛门秘传除病健身法

净土五经精华摘要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师: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时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久坐对健康的伤害与吸烟相当

宝盖覆舍利,功德不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