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指忏悔时应发露之七种心,即:(一)生大惭愧心,惭愧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今世尊成佛已历多劫,我犹轮转生死,无有...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成实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成受。”(随机羯磨卷上·一六·一...释词者,谓诸菩萨所行布施,所以名施波罗蜜多者,谓由大施故离过故离垢故,名施波罗蜜多。大施者,尽舍一切内外事故...(术语)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众生。其实身为本地,分身为垂...瑜伽论云: 一、定受业 谓故思所造重业。 二、不定受业 谓故思所造轻业。 由三因缘令业成重: 一...心者,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习气者,谓由现行蕴等令...谓置于诸经典之首“如是我闻”等语有五事。龙树于大智度论卷二中广述六事成就,即信成就(如是)、闻成就(我闻)、...世者,隐覆真理之义,可毁坯之义;俗者,流俗之义,顺于人情之义。三界中之一切事,皆不离此二义,故曰世俗。...禅林用语。意谓佛祖所传之法,并非秘密者,而系在自己之身边。无门关第二十三则(大四八·二九六上):“汝若返照自...【轮回】 轮回梵语 Samsara、音译僧娑洛,义译为轮回,亦译为生死,亦译作转回转生,或生死相续。谓众生依惑业之因...(名数)念佛之行者,获得金刚之真心者,横超五趣八难之道,必于现生获十种之益。...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生命何时结束,不知道死后往哪去,不知道下辈子还有没有因缘修...
《智论》里面说,一种可能,或可蚂蚁在自己的前面成佛。你现在不要看它是地上爬的蚂蚁,蚂蚁恶业尽的话,也许它的善...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思维到底是思维什么道理呢?简单地说,...
以前我去买小鱼小鸟,总是对卖主不屑一顾,有一种高傲的心态在作祟:你们这些不懂因果的可怜人,做这种捞鱼打鸟的恶...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及多生,一误而成百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无救无归,可悲可...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那种体性,有时候又称为如来藏。 有一...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为礼。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三藏法数】
[出入楞伽经]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明慧性。以此慧性。分明照了。是名慧境界。三智境界谓既发慧明。则成智用。智力现前。于一切法无所不知。是名智境界。四见境界谓智用既成。则发正见。正见现前。则无诸邪妄。是名见境界。五超二见境
上篇:七空 | 下篇:七真如 |
(人名)宋遵式法师,慈云,治定往生净土忏仪。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金光明忏法。因而后世称为慈云忏主。...
七种忏悔心
八戒无师开自受
释词
本迹
定不定业
心
五事成就
世俗
密在汝边
轮回
十种现益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结了善缘,才能得蒙救度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另类的放生人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