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语 pūrva-dvitīya。音译作褒罗那地耶。又作故二。指比丘在家时之妻。本,即故旧之义;相对于出家时,而称在家为...(术语)著于空理之知解。即空见也。止观五下曰: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同十上曰:或作幻本无实,无...(故事)传灯录说,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坐化,葬于熊耳山。之后三年,魏使宋云奉使西域,...指诸佛、真言、众生等之实相互相加持。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卷二(卍续三七·一七上):“疏释云:毗富罗是广大义,谓深...(书名)五摄论之一。梁朝真谛所译,无著之摄大乘论及世亲之摄大乘论释也。...指僧众正午之饮食。略称斋。又作正食、时、时食、不过中食、过中不食、过午不食。又正午即日中,故亦作中食。戒律明...(名数)心地观经谓四恩者: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释氏要览中谓四恩者:一父母恩,二师长恩,三...(杂名)佛欢喜之日。即七月十五日安居竟之日也。至后世凡十五日谓之欢喜日。...【阿陀那识】 阿陀那梵语,译为执持识,此有二解,一、为第八识的别名。因阿陀那识为执持感官、身体,令不坏的根本...意谓佛祖于优秀根机者面前,亦有无从下手之难。无门关第四十三则首山竹篦(卍续一一九·一六六下):“拈起竹篦,行...诸法实相之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称无分别法。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一○上):“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县城去住了,旧房子一时还没有找到买主,所以就空在那里,没人...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有这种香,遇逆风也会香,遇顺风也会香,遇逆顺之风也会香呢...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无常的规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这个规律,我们每一个人修学佛法的因缘也遵循着无常的规律。修...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还是我们需要拜佛? 佛就是觉者。觉就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清...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念佛的人真能够念到一心不乱,这个人到了寿命临终时,阿弥陀佛跟观世...
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唐黄檗希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就...问:导演李安近年非常风光,但他在成功之前,有六年时光是失业在家的。您当年也曾无处可去。在情势看来黯淡,别人都...
佛陀在《善生经》里,规定父母当以五事养育子女。 父母养育子女的五事是: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恶;二是教授子女...
六着心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并演义钞] 一贪着心引取之心为贪。谓于六尘等顺情之境。引取无厌亦着不舍。故名贪着心。(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二爱者心贪取之心为爱。谓于六尘等顺情之境而生爱欲。变着不舍。故名爱着心。三嗔着心忿怒之心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不能舍去。故名嗔着心。四痴着心迷惑之心为痴。谓于一切事理诸法。无所明了。妄生邪见。执着不舍。故名痴着心。五欲着心乐取之心为欲。谓于可爱之境而起乐欲。变着不舍。故名欲着心。六慢着心
上篇:六种动相 | 下篇:六种散乱 |
(杂名)转轮王出家具五通者。俱舍光记五曰:王仙,谓转轮王舍家修道,具足五通名曰王仙。...
本二
空解
只履西归
法界加持
梁摄论
斋食
四恩
欢喜日
阿陀那识
佛祖乞命
无分别法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放下便是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亲近净慧老和尚的几点体会
大醒法师《拜佛要诀》

临终时老实念佛,必能往生极乐世界

【推荐】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圣严法师《不放弃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