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五逆之罪人,于临终时依善知识之教,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极乐。此乃出自观无量寿经之下下品及无量寿经卷...(故事)南史梁武帝纪曰:有沙门智泉铁钩挂体,以燃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苏舜钦闻见录曰:岁大旱,仁宗祈雨甚切...【六相遍摄一切邪行】 p0311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二页云: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略由六相、当知遍摄一切邪行。一者、...华严宗随始、终、顿、圆四教而各立一乘之名,即:(一)别教一乘,(二)同教一乘。此二者皆随圆教而立。说“一乘无尽”...子题:戒分、无放逸分、修分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故彼[俱舍论]云,戒分三位:前四名 戒 分 ,离性恶故。次一名...【圣所爱戒】 p1226 如八支圣道中说。 二解 如律仪有八种中说。 三解 法蕴足论二卷十七页云:云何圣所爱戒?谓无漏...指禅院除以本饭、本药供养之外,另陪增贴付之供物,如菜等。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迁化(大四八·一一二八上):“主丧人...1、智度论说,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当离热闹,在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或修头陀行,夜于冢间树下坐,或作不净观...乃我国名塔。原十层,今存七层。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初名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依玄奘之建议...(杂语)译曰新驴屎。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术语)五盖之一。身口意之三业不静,好为喧噪也。身掉者,好游走诸杂戏谑,不暂坐安静。口掉者,好吟咏,争是非,...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现在居士到处都在举行各种活动,都在修...问: 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们如果每天以拜佛的方式,有没有起到忏悔的同等作用?谢谢! 净...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么安住?这是根本问题,就...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发心不正的话,你的发心不是为了要了生脱死,如果没有彻彻底底...
楼下有个杂货店,开店的是位老人,面容慈祥,性情开朗。据说,他是近三十岁才从农村到城里打拼的,在城里成了家买了...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三个彼此相关的名词。 心,有真、妄。妄心是指烦恼,真心是讲...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和尚所开,是佛教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内心烦恼、保持身心安康的...
六染心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一执相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三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也。又贪染曰思。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六粗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也。)二不断相应染不断即相续
上篇:六蔽心 | 下篇:六种动相 |
梵语 ?amī。又作苫弭、贳弥。意译作枸。陀罗尼集经卷十(大一八·八七六下):“贳弥木,此云枸[木*巳]。”玄应...
十念往生
肉灯肉香
六相遍摄一切邪行
五种一乘
八戒戒相分三位
圣所爱戒
陪贴
八念
大雁塔
骨鲁怛佉
掉散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女儿的礼盒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别把般若妙法转为世间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