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即一般所说之放屁。佛制戒律之僧众威仪法中,亦制有下风事法。昔时佛陀住于舍卫城,有不守律仪、多行恶事之六恶比丘...禅林用语。原指拭净人粪之橛(即厕筹),临济宗为打破凡夫之执情,并使其开悟,对审问“佛者是何物”者,每答以“干...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近住戒。...(杂名)舍利之译名。名义集曰:舍利,新云室利罗Śarira。或设利罗,此云骨身。...【迦陵频伽】 此云妙声鸟。大论云:如迦罗频伽鸟,在[轂-車+卵](口角切)中未出,发声微妙,胜于余鸟。正法念...(杂语)僧人投寺寄寓,谓之挂褡。褡,衣敝也。葛长庚诗云:未相识前来挂褡,知堂嫌我身褴褛。...(术语)对于佛之大智慧门之称。门者差别之义。...【诸行自然灭坏】 p1351 显扬十四卷十六页云:问:彼诸行自然灭坏道理,云何应知?答:由四种因缘,颂曰:生因相违...(519~586)隋代僧。雍州(陕西长安)人,俗姓王。少依颍律师出家。文帝敕住京师大兴善寺,与文帝为布衣之交。帝尝...系佛身之四种分类。诸经论中于其名称、种别等各有说法。(一)据大乘义章卷十九载,即:(一)法身,为真如法性之理体,...(一)指梵字之相承有四种说法,即梵王相承、龙宫相承、释迦相承、大日相承四种。(参阅“悉昙四种相承”4574) (二)...(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
【原文】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晖上人出家,次年就读于南岳祝圣寺佛教讲习所。1951年至云门寺...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过不去;可是,横冲直撞的话,山还在那里,人已经不行了。 最...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得人天的富贵果报,甚至因此而堕落恶道,你相信吗? 般若经论...印祖对于不能吃全素的念佛行人也很慈悲。也确实有很多人吃长素是很困难的。他已经吃惯肉了,不吃肉就不能下饭,再加...问: 如何发财? 梦参老和尚答: 很简单,做布施。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贫女很穷,讨口要饭,没...
问: 顶礼法师,请问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弟子学习文钞及经典均未见此说法,窃思佛弟子似不应参与。 宏海法...
思修六意
【三藏法数】
[出摄大乘论] 一广大意谓菩萨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足。是名菩萨广大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二长时意谓菩萨修行。从初发心乃至成佛。心不放舍。常行布施持戒。历无数劫无有厌足。是名菩萨长时意。三欢喜意谓菩萨修行。常行六度之得。利益一切众生。而于自他。皆生无等欢喜。是名菩萨欢喜
上篇:六种巧方便 | 下篇:六种意乐 |
(杂语)似肉之赤色也。涅槃经十五曰:如提婆教阇王欲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城乞食,王放醉象,其象见我被服赤色谓是...
下风
干屎橛
八种别解脱戒
骨身
迦陵频伽
挂褡
大慈悲门
诸行自然灭坏
灵藏
四身
四种相承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如何得到佛法的正见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大安法师:吃素的循序渐进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