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十四卷十六页云:问:彼诸行自然灭坏道理,云何应知?答:由四种因缘,颂曰:生因相违故;无住灭两因;自然住常过;当知任运灭。论曰:非彼生因能灭诸行。生灭两种,互相违故。又无住因,令诸行住。若必有者;应成常住。行既不住;何用灭因。又余灭因,性不可得。若行生已,自然住者;彼应常住。则成大过。如是有住灭因,及自然住,幷有过故;当知诸行,任运灭坏。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名 Dhyāna-nisthita-samādhi-dharmaparyāya-sūtra。凡二卷(或三卷)。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译...(术语)华严宗之语。如来果地之分际,为法性之妙理,非有言说之限也。...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后三静虑无眼等识】 p0879 大毗婆沙论七十三卷六页云:应作是说:后三静虑,无眼等识。所以者何?无寻伺故。...【诸根不调伏者能生六苦】 p1361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二页云:云何不调伏者能引众苦?谓能生六种苦故。一、扰恼住所生...(地名)泥洹即涅槃,佛涅槃之娑罗双树林也。...【八义证有本识】 本识指第八识,谓第八识为生起一切善恶诸法的根本。《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以八义证明有此第八...(名数)又名九有。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亦名:后不定戒犯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犯缘亦四:唯改第一,为露处。余三并同。(二、是女人,三、无第三人,...(杂名)印度之俗,上厕以左手之第四指第五指洗肛门,故左手无论,左手之四五指皆为触指,忌触于食器也。触者增韵云...(传说)时舍卫城有婆罗门家,应以声闻得度。迦留陀夷,念言我复度此家,则于舍卫城满千数。晨朝持钵至其家,主妇闭...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我们多今生累劫以来,所造所欠的杀债,可能也虚空也装不下,而放生就是还债,还累劫多生以来,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灵佑禅师看见了说: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散了。 我并没有抛...
一、高旻寺革除经忏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以音声做佛事也是很好。所以...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印光大师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实际上净业三福的第一...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主要依据《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说摩登女经》之记录整理而成。阿难为佛...这个地方我们值得一说的就是:所有的菩萨大概你要行菩萨道,你就要成就一种功德就是分别众生,所有知见。 我们刚开...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邻国的侵凌,加以国内瘟疫流行,内忧外患,人民非常苦...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还完全依靠僧宝来传递,离开僧宝一切免谈。不知海外怎么样,大...
诸行自然灭坏
【法相辞典】
【诸行自然灭坏】 p1351
上篇:诸障对治 | 下篇:诸行有二种断 |
【十八变】 p0106 瑜伽三十七卷二页云:云何能变神境智通品类差别?谓十八变。一者、振动,二者、炽然,三者、流布...
坐禅三昧经
果分不可说
大方等陀罗尼经
后三静虑无眼等识
诸根不调伏者能生六苦
泥洹双树
八义证有本识
九地
露处不定戒犯缘
触指
迦留陀夷死粪中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放生偿还所欠的无数杀债
一粒习气之米

不拿佛法做人情——记来果老和尚二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