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即食指。大教王经卷三(大一八·二二三上):“从自心起金刚宝印,安于灌顶处,以胜指自灌顶分手缠头系鬘。” p486...(杂语)佛为满清净者。菩萨为分清净者。合佛菩萨而谓为满分清净者。唯识论一曰: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杂语)比丘相见之礼话也。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是。僧史略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不审者何,此三业归仰也(...梵语 mahā-sajgha,sabhā 或 mahā-sabhā,巴利语同。意译多数之众。一般指比丘等多人集会。又对上座长老而言,年...(物名)拄身之杖也。毗奈耶杂事六曰:佛在王舍城鹫峰山顶,有老苾刍登山上下脚跌倒地。佛言:应畜拄杖。闻佛许已,...觉悟的人的意思,梵语叫做佛陀。被称为觉者的人,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缺一就不可以被称为觉...南朝刘宋僧慧琳之绰号。慧琳于南北朝时,得宋文帝之宠信,与闻政治,以其着黑色僧衣,故时人称之为黑衣宰相。[梁高...即指八识。唯识宗谓万法皆为识之所变,故谓八识为能变。小乘于此立六识,大乘唯识立八识,并分为初能变(第八识)、...【安住禁戒】 p0625 瑜伽二十五卷一页云:云何名为安住禁戒?谓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律仪,如前广说。乐沙门...(书名)二十五卷。唐释玄应撰。即一切经音义也。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曰:释智升开元释教录,称玄应以贞观之末,捃舍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车赶往医院,看望因高烧住院的儿子...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该调伏粗重烦恼还调伏,但是你永远要知道,你心是住在一个无...参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但开悟有什么好处呢?佛教认为,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也不怕,滚滚...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自序 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灵环保为主轴,以安心、安身、安家、安业的四安为行动;又以提...
我有一个搞学术的朋友,他谈到中国人好像缺少原罪意识,不像西方国家的人有原罪意识,所以,我也在跟他讨论这个问题...
印光法师告诉我们: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真有这样的心态,他进步一定最快,因为所有人的优点都很...
法华六瑞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牛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是也。且说法乃佛之常仪。何得为瑞。盖佛说无量义经虽竟。时众不散。待于后闻。此事奇特。与常说异。故名说法瑞。二入定瑞谓佛将说法华。而欲会多归一。故先入此无量义处定。经云。入
上篇:六行观 | 下篇:父六亲 |
【观相】 p1468 瑜伽十一卷二十二页云: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 二解 瑜伽三十一卷八页云:云何观相?...
胜指
满分清净者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不审
大众
拄杖
觉者
黑衣宰相
能变
安住禁戒
玄应意义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善意可贵,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修行如弹琴

为什么说名号即实相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念念向内去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