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比丘相见之礼话也。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是。僧史略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不审者何,此三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不审口也,心若不生崇重,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不。上慰下,则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往处无恶伴,水陆无细虫不。后人省其辞,止曰不审也。大如歇后语乎。”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此难陀是跋难陀之兄,非佛弟难陀也。根本律云:难陀有一共住弟子,名达磨,常怀惭耻追悔为心。于诸学处,爱...(譬喻)日悬西山,反照东方,谓之反照。以譬鉴往古之事,又穷明自心之本源。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曰:圆照三世恒劫事反...巴利名 Hatthavanagallavihāravajsa。凡十一章。作者不详。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三藏外之著作,书成于锡兰波洛罗摩婆诃...【具知根】 p0824 如三根中说。 二解 如三无漏根中说。 三解 成唯识论七卷二十一页云:诸无学位无漏...(人名)比丘尼名。说自身为世苦出家得圣果之经历。度五百比丘尼。见贤愚经三、诸经要集九。【又】(杂语)法体幽玄...(仪式)五种供养及六种供养之一。世谛所释,则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谛所释,则为使所修之功德,周遍一切处。陔...华译为龙、象、无罪、不来等,称呼佛或阿罗汉作摩诃那伽,以喻他们都具有大力以及不再来受生死。...(术语)释经论,分科其文句之段落者。是由秦之道安为始。知一经之大意不可缺。文句一曰:古讲师俱敷弘义理不分章段...【一切种识】 p0004 成唯识论七卷十六页云:论曰:一切种识、谓本识中能生自果功能差别。此生等流异熟士用增上...【现观总有三种】 p0955 倶舍论二十三卷十一页云:详诸现观、总有三种。谓见、缘、事、有差别故。唯无漏慧、于诸谛...(术语)凡夫妄计一切之境界,无理但存情,谓之情有。归敬仪中曰:人惟情有。...佛说雨宝陀罗尼经...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和在家信众的护持。佛陀得道行化不久,度了许多人出家,同时...
一、福慧双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报,但是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就可能带给我们困扰。有福的...
禅宗有许多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释方老和尚就是这样一位道行深远、武功盖世的禅宗大师。 他有一个名叫释正的徒弟,...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若去观察其本体,不过像水泡一样没有实义...
何为『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四种口业 妄语者,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学佛,就是要学一个「诚」字,要从内心发出那分清净的诚;而怎样才能有「诚」呢?多数人都是将自己好的一面给别人看...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狭;可以高,也可以低。从基本的定义上说,所谓解脱,就是解放...一般人不论富贵贫贱,有没有权势地位,个个都有不称心、不如意的事,于是心里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苦闷。这些都是...
不审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不增减真如 | 下篇:不瞋恚戒 |
又作十门唯识。乃唯识之十种层次。华严宗对一切诸法认为皆由一心所现,故说万法唯识。其义有十种不同,即:(一)相见...
难陀弟子
反照
诃多伐那伽罗寺志
具知根
微妙
烧香
那伽
科文
一切种识
现观总有三种
情有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在家学佛男众女众的模范人物

智慧与福报

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