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譬喻)大品经十喻之一。西俗多工伎,以种种法现出无实之象马人物等,使人如实见闻,谓之幻,幻事虽如实见闻而非实...羯磨疏·诸界结解篇:“就摄僧界,文又分三:初为自然劳倦,众取济机,开立大界;界限制约,事杂烦多,又开戒场;上...为对念佛行者之美称。日本净土教称之为“五种嘉誉”之一。念佛之人希有难得,故称希有人。此系根据观无量寿经所称“...梵语 mithyā-drsti,巴利语 micchā-ditthi。指不正之执见,主要指拨无四谛因果之道理者。系八邪行之一,十恶之一...(名数)数论所立二十五谛之第六位。眼耳鼻舌皮也。与佛教之五根相当。见唯识述记一末。...(一)指收藏经书之塔。塔内所收之经文、偈颂、陀罗尼等,称为法舍利。 (二)即以经文书写成之塔形。又作经曼荼罗。据...(菩萨)以虚空为库藏,随众生愿望而施与种种珍宝,经无量劫不可穷尽,故名虚空库。...(神名)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三曰:金毗罗。大宝积经三十六曰:金毗罗天。又曰:金毗罗童子世罗...(术语)三德中解脱之一德。文句记四中曰:三德中之一脱。...(术语)固执于解脱而不能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譬如堕于深坑也。大集经十三不可说菩萨品曰:善男子!譬如有人坠堕深坑...【烦恼相】 p1189 集论四卷九页云:何等相故?谓若法生时,相不寂静。由此生故,身心相续,不寂静转。是烦恼相。...维摩诘所说经...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
问: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法师答: 在家人以持戒念佛为重,居尘学道要发大心。因为现在...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
问: 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 佛身颜色:白色 代表意义:自性清净 净土名号:色究竟土 所转烦恼:无...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为。这些作为有虚伪造作的,有习...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天台山国清寺...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念皆是真如。一个妄想,一个真如,究竟是同是别?要问你们一下...
六念法
【三藏法数】
[出别译杂阿含经]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二念法谓法是如来所有功德。即十力四无所畏等。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法。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
上篇:六即佛 | 下篇:六慧法 |
又作喜忍、信忍。为无生法忍之别名。乃十信位之忍位,亦为净土三忍之一。谓勇猛专精,观想净士之庄严,心思见之,功...
如幻
摄僧作法界次第
希有人
邪见
五知根
经塔
虚空库菩萨
金毗罗神
一脱
解脱深坑
烦恼相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处》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 分身尘刹度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