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1532-1612)明代高僧。俗姓沈,名礻朱宏,号莲池。常精修念佛三昧,力阐禅净双修。居杭州云栖山,因又称云栖大师...【生死因缘】 p0476 成唯识论八卷十四页云:复次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因谓有漏无漏二业。正感...何故真如名为空性?一切杂染所不行故。...【于一切法得自在转】 p0750 世亲释十卷九页云:于一切法得自在转者:由得神通于一切法,自在而转。以诸如来,...(术语)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名数)一施福业,施与贫穷之人,由施而获世出世之福利,谓之施福业。二平等福业,以平等之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寺名)寺为隋开皇时所建。智者大师示寂于此。...(术语)(Mitra)译曰善知识。朋友之义。玄应音义九曰:弥多罗尼子,秦言善知识。梵Maitrāyaṇi。...(杂语)谓异口同音也。行事钞下之一曰:口和赏劳。...Guibuohua 中国佛教居士。名念祖。江西九江人。早岁就读江西南昌豫章书院。曾随康有为、梁启超从事变法活动,任...涅槃经云一解脱,法数云: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我的一位亲戚...
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
证到无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来这个世间就有宏誓的盔甲,如鹅鸭入水,不受水的这个它有个保护层哪。如果你没有断...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人虽是...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以不离自心,即是佛故,即是禅故。彼执禅而谤净土...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
五种结界相
【三藏法数】
[出善见毗婆沙律] 一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少。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三业。故云净住也。)一方相方相者。谓结界之地。其形方正也。以其四方或一方。有长流之水。则以水为界相。若是无源不常流者。则不可为界相。或有树。则以树为界相。若是枯朽之树及不相连者。亦
上篇:五精舍 | 下篇:扫地五种胜利 |
即指在佛教中,师父与弟子之关系。最初听闻佛陀说法的憍陈如等五人,成为佛陀之弟子,此即佛教中最早的师弟关系。后...
莲池大师
生死因缘
真如名为空性
于一切法得自在转
开光
三福业
真觉寺
弥多罗尼
口和
桂伯华(1861~1915)
一解脱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不承认自己是佛祖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未证无生法忍,浊世度众无有是处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

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