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耽摩栗底,梵名 Tāmralipti。东印度古国名,位于恒河河口。其地为海陆交会处,商业繁盛。据大唐西域记卷十载,该国...梵语 ni?raya。五因之一。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物生起之所依者。盖四大所造之色常追随于能造之大种,大种若转变...(植物)Kunda,花名。大日经疏五曰:如军那华,其华出西方。亦甚鲜白。...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148~170)。又作避死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相当于增一阿含经第三...(杂语)Śākyamuni,又云释迦文,释迦文尼。释迦者姓也,为刹帝利种之一族,本称瞿昙氏,后分族而称释迦氏。总有...(名数)台家对于三观而立三止:一、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自体爱】 p0597 杂集论五卷三页云:又此自体爱,唯是俱生,不了所缘境。有覆无记性摄;而能分别我自体生差别...亦名:塔下坐留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塔下坐食已,留食及草污地而去。以过白佛,因制不得...(术语)羯磨者梵语,授戒时所用表白文之名。...【一切种漏尽】 p0008 杂集论十四卷七页云:一切种漏尽者:谓诸烦恼,并习气永尽。...【任持诸法差别】 p0634 瑜伽六十六卷三页云:复次由五相故;建立任持诸法差别。何等为五?一、段食,二、触食...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此不再制造新的冤亲债主,避免各种疾病灾难蔓延,建立一种全新...
我们每天早晚的礼佛运动,有很深的含意。现在如果你还不能够体会到礼佛深义的话,没关系,你可以按照你原来的礼佛方...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名号正法明佛。但因悲心无尽,慈誓无穷,所以,又在十方世界,示现菩萨及人、天...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道场,普贤骑象铜像在今峨眉山万年寺内。万年寺是峨眉山主要寺...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那么,行解相应就可以做祖师吗? 行解相应的话,要...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倾听物语人声,思聚散岂无凭! 生命本需要宁静与淡泊,宁静时...
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
五净居天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三品中。每品又各分上中下三品。故言九品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不来即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也。)一无烦天谓此天苦乐两灭。心境不交。则无烦恼。故名无烦天也。(苦乐两灭者。离欲界苦及色
上篇:始生天有五种相 | 下篇:初禅天定五支功德 |
(地名)在摩竭陀国金刚座之侧。...
耽摩栗底国
依因
军那
婆罗门避死经
释迦氏姓
三止
自体爱
塔下食污地戒缘起
戒羯磨
一切种漏尽
任持诸法差别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化解冤亲债的六个方法

礼佛的三个重要的意义

印光大师普劝念观世音菩萨的开示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做种种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