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一)指身心依存之所。 (二)梵语 bhūmy-ā?rava。与“依身”相对。指有情众生生起智慧与善根或修观时所依止之定境(...(物名)梵名Kuṇḍa,火炉之义。即密家护摩所用之火炉也。凡行护摩,先造四肘之坛高一搩手,中凿军荼,径圆一肘,...婆罗阿迭多,梵名 Bālāditya,译作新日、幻日。又作婆罗帙底也王。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载,为印度摩揭陀国之王,深信...(本生)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三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为最初...(故事)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众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自性善】 p0597 瑜伽五十五卷五页云:问:何等为自性?答:谓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亦名:塔下坐留食戒开缘 子题:佛殿设斋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塔下坐留食戒。除一坐食,及不作余食法比丘,病比丘...(术语)戒律之功德也。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广引诸经论而显戒德。...【一切门精进】 p0008 瑜伽四十二卷十七页云:云何菩萨一切门精进?谓此精进,略有四种。一、离染法精进,二、...【任持差别有三种】 p0634 集论七卷八页云:云何任持差别?此有三种。谓未具资粮,已具未具资粮,已具资粮,补...显教说四智,密教说五智,即在四智之外加上法界体性智,此智为第九阿摩罗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这也是世出世...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顺利。不顺利的家庭生活是有原因的。 贪着色欲有着重要的因素...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第一个定性声闻。 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佛陀说了无量无边的法,...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摄受中下根机;这个「临终接引」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觉得生命空虚,感到彷徨而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福报感觉利润的回馈比较多一些。修智慧,一般人很难感觉有什么...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参与义工活动,那寺院如何进行各种慈善义务工作?我们该如何在...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们某种烦恼现前的时候,你就思惟这十二光如来的一种功德,马上...
初禅天定五支功德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支即支分。如树之根干是一。枝条有异。禅支之义亦。从一定心出生五支故也。又支持之义。谓定心浅薄。易于摇动。若得觉观等法支持。则定心安隐牢固。故名支也。一觉支初心在缘为觉。谓行者于定中发初禅。清净色法触其身根。心大惊悟。时初觉此触。故名觉支。二观支细心分别为观。谓行者既证初禅。即以细分别禅中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故名观支。三喜支欣庆之心为喜。谓行者获得初禅天定。利益甚多。如是思惟。欢喜无量。故名喜支。四乐支怡悦之心为乐。谓行者喜心
上篇:五净居天 | 下篇:三禅天定五支功德 |
梵语 tāmbūla 之音译。又作担步罗、赡步罗。学名 Piper betle。属胡椒科之一种爬藤类常绿植物。原产于印度、锡兰...
依地
军荼
婆罗阿迭多王
释迦发心
三止三请
自性善
塔下食污地戒开缘
戒德
一切门精进
任持差别有三种
五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家庭顺利吉祥之因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