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将佛经之内容分类为九种,称为九部经、九分教。南北传所传之九部名称有各种异说。今据三藏法数卷三十四所载,小乘诸...(譬喻)迷子手执金钱,彷徨困苦,以譬凡夫具庵摩罗识之佛性流浪于三界也。金刚三昧经曰: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为妙音菩萨所成就之三昧。出自法华经卷七妙音品,经中叙述妙音菩萨之福德智慧时,谓其已得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亦名:不应礼四种人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四分中,有四:一、不应礼一切白衣及女人;二、前受戒人,不应礼后受戒...指教法之踪迹,即圣人布教,各有归从。又作教迹。据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之二载,圣人出现,为物垂范,称为教迹...(杂语)谓山之最高者。在诸山中为王也。无量寿经下曰: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弥楼山,摩诃...【十种发心】 p0109 瑜伽七十二卷一页云:复次有十发心。谓世俗受发心,得法性发心,不决定发心,决定发心,不清净...【精进能办自义他义俱义】 p1274 瑜伽九十四卷九页云:此精进者、于诸善法,未证能证。无退失时,能办自义他义俱义...(1514~1588)明代曹洞宗僧。建昌(江西)人。号蕴空,世称蕴空常忠禅师。出家前,尝讲姚江王阳明致良知之学,一日...【无著】 梵名阿僧伽 Asaga,是印度笈多王朝(公元三二○至五○○年)中期的人,住世年代约在公元三六○至四六○年...巴利名 Khuddaka-nikāya。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无完整之汉译本。共收经典十五部,即小诵、法句经、自说经、如是语...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年出家之后,几乎与家人断绝了一切音信。此后,他先后参拜了国...
眼睛干涩吃荠菜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诗经》里有甘之如荠之句,宋代大诗人陆游对荠菜情有独钟,曾吟诗赞美:手烹墙...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得很远,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工作也不做,啥事也不干了,出离心是出离我们心中的颠倒妄想...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已。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随分受持。如《十住心论》卷二引...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用功就是照顾自己的话头,话头断了还搞什么呢?打妄想!眼睛东...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无我,观照生灭法。外调,对外境...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极爱抽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
菩萨有五种生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断彼邪见及诸恶行。如是无量生处。悉皆往生。是名息苦生。二随类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种种众生天龙鬼神阿修罗等。及诸外道邪见恶行等类。菩萨悉生其中。为其导首。引令入正。及以善法广为
上篇:大乘五位 | 下篇:菩萨五种相 |
【二种于清净道惊怖因缘】 p0044 瑜伽八十卷十五页云:由二种相,应知于清净导惊怖因缘。一者、由于前后清净导...
小乘九部
迷子
十六三昧
四种人不应礼
教迹
山王
十种发心
精进能办自义他义俱义
常忠
无著
小部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这4种食物多吃对眼睛好

【推荐】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