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一切菩萨皆为如来法王之子,而独称文殊者,因文殊为佛左面之弟子,而菩萨众之上首故也。法华文句记曰:问曰...(名数)法相宗于世俗谛开四重,于胜义谛立四重,世俗胜义,合为八谛。瑜伽论六十四明两种之四谛,唯识论九说胜义之...亦名:不饮酒戒缘起 子题:饮酒戒以罗汉为缘起、饮酒十过、酒有十过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支陀国,娑伽陀为...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四分,世间五宝难得:一、值佛出世,二、闻佛说法,三、闻而解之,四、如法而行,五、得信乐...(1590~1642)明代曹洞宗僧。浙江会稽人,俗姓王。字尔密,号散伊。或谓尔密为师之号。赋性耿介。二十二岁依止开元...【尸利沙】 或云尸利洒,即此间合昏树。有二种:名尸利沙者,叶实俱大。名尸利駃者,叶实俱小。又舍离沙,此云...(书名)二十卷,唐湛然着,法华玄义之释义也。释签者,笺注疑义而释之之意。...梵语 citta-vimukti。谓由定力而于定障得解脱。与“慧解脱”相对。其原始本义,系指心由一切束缚中解放;解脱之当体...二天与三仙之合称。二天指大自在天(梵 Mahe?vara)与毗纽天(梵 Visnu),此二神为印度教最高神格之神祇。三仙谓三...全称无相金刚心地戒、无相戒。为大乘戒,以离一切定相坚固不坏之佛心为戒体。戒相有梵网经之十重四十八轻戒。此为禅...(术语)理为所观之道理,智为能观之智慧,彼此冥合,称为觉悟。即依理生智依智显理也。不思议疏下曰:秘秘中秘释者...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法因缘生。当然,这个观念世间慈善家也提出说──善有善报、恶...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着信和行。在《阿弥陀经》中,佛向当机者舍利弗陈述西方极乐...礼敬诸佛,是对治「我慢障」令得尊贵身的。因为众生执若有「我」,故于他人生起高慢之心。「慢」因「我」起,故名「...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指出家的僧人披上袈裟任务很多,而且非常重要。出家人是要荷担...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代了。一休和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生于l394年,是后小松天皇...
从过去佛到现在佛,诸佛关于佛教的教义,有一个概括,大家都很熟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前面两句话,对...
眼下北京一直处于云山雾罩之中。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笼罩了整个华北地区,涉及面积达到140多万平方公里。数以亿计的...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其是在创业之初,很多时候为了达成目标,可能别人在休息时,我...
五因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三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盖谓一切众生。皆依四大烦恼而住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四增长因者。谓众生因衣服饮食等。能令身根增长。如外草木种子。火所不烧。鸟所不食。则得增长。又如因父母故。子得增长也。五
上篇:五轮三昧 | 下篇:五种果 |
【草炬喩】 p0949 瑜伽八十四卷一页云:又彼诸欲、喩草炬者:是非法行恶行因故。...
文殊号法王子
八谛
饮酒戒缘起
世间五宝难得
明澓
尸利沙
法华玄义释签
心解脱
二天三仙
无相心地戒
理智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具足信愿一定往生
道源法师:七种傲慢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行善如果求回报,心就有了挂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