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法华经序品言:往昔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子,闻父出家成道,皆随之出家。时有一菩萨,名妙光,佛因之说法...(名数)一真谛,真理上之实义,又圣者所见之实义也。二俗谛,俗事上之实义,又凡夫所知之实义也。...亦名:不饮酒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三缘:一、是酒,二、无重病缘,三、饮咽。便犯。”(戒疏记卷一五...子题:邪心中语、慢心中语、名字语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智论云,凡夫始学, 邪心中语 ;那含果人, 慢心中语 ;...指僧堂正前为采光通风而架之高楼。僧堂广深,又前有外堂,堂内昏暗,乃于堂前与外堂之间,加高楼开窗以通风取明,故...【波吒厘】 西域记云:旧云巴连弗邑,讹也。谓女楈(私吕切,又音胥)树也。...(书名)一卷,隋智者撰。取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之意,记修法华三昧之行法仪式。然此为宋人之删定本,已失其...指心神死灭与否之言论,即佛教徒与反佛教徒之间,有关心神灵魂死灭与否之论争。盛行于南北朝时代。昔东晋慧远作沙门...为难陀论师所立之心识二分说。以心识起认识作用时所生相分(所缘之影像)、见分(能缘之主观作用)之二种差别。另有...简称无相佛。指身虽不具佛之三十二相好,而其德与佛同等者。如尊者优婆鞠多,于佛灭后百年出世,为付法藏之第五祖,...(喻)佛法的声音能惊醒梦中的人。...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流角,明柱斗拱,古色古香。住持...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佛视众生皆是佛,故多方化导,种种折摄之,纵令绝无信心,亦不弃舍;曲垂方便,...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 无门慧开) 这一首诗偈,是无门慧开禅师...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就得等来生来世。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人生;不管是少年、...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弥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买不良份子,到处恶言中伤佛陀。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和弟子们想要...
佛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国,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这个儿子长出来的时候,非常可爱,福报很大。这个长者子呢,他当然是...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佛说八大人觉经》 【懈怠堕落 常行精进】常...
原文: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
五后得智
【三藏法数】
[出摄大乘论释] 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击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立正教。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一通达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观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二随念随念者。亦名忆持。谓菩萨由后得智。于前观心中。通达诸法境界之相。出观之后。皆能随念亿持不失也。三安立安立亦名成立。谓菩萨由后得智。于所通达诸法境界。能立正教。令他修行也。四和合和合亦名
上篇:五神通 | 下篇:五轮三昧 |
【径】 p0948 瑜伽十八卷四页云:云何为径?径、有二种。一者、烦恼径,二者、业径。此中径者:意明因义。...
文殊为九代之祖
二谛
饮酒戒犯缘
世界语言有三
明楼
波吒厘
法华三昧忏仪
心灭不灭论
二分家
无相好佛
大法螺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印光大师:佛视众生皆是佛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真理战胜邪恶

有些人遇到障碍时,为何三宝没有出现

常行精进,出阴界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