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界名)无所有处为无色界天之一处,故名天。...梵名 Catuhsatya-nirde?a。凡四卷,婆薮跋摩(梵 Vasuvarman)造。陈·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人名)UIūka,胜论派之鼻祖。始说六句义之法。止观十上曰:沤楼(僧佉),此翻休睺。同辅行十之一曰:优楼(僧佉...亦名:提舍尼、向彼悔、可诃法、可诃向彼悔 子题:四波胝提舍尼部有十二罪、波胝提舍尼部有十二罪、提舍尼部有十二...(术语)真如即一实之理。教行信证文类三本曰:真如一实之信海。...(名数)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三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谓于如来无学智见明鑒觉慧照现观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为佛。...(术语)入于智慧之法门也。最胜王经一曰:开阐慧门,善修方便。...(术语)谓事定而无动也。无量寿经上曰: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胜鬘经宝窟上末曰:决定谓信也。...亦名:王海月佛四喻 子题:世间王为最、众流海为最、众星月为最、众圣佛为最 含注戒本·皈敬偈:“世间王为最,众流...记载佛说大威德明王念诵法之仪轨。计有四本:(一)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全一卷,唐代不空译。(二)大乘...(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发什么心呢?发一个忏悔心。 我听到很多人说:我虽然对于别的...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愿回向。其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不知法师如...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按照唯识学的说法叫做依他起性,它没...问: 佛家对于阴阳、占卜、推步盈虚、看天象这些怎么看? 惟贤法师答: 佛家是反对的。《佛遗教经》都说过的,那些...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者虽多,而发心出世者实少,不过行善事修福田,求来生果报。祖...
唐朝时,五台山有个僧,法号必救,德行好。阎罗王都很恭敬他。山下有个人,叫做王有相,有一天他梦见黑白无常跟他说...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天,弥勒菩萨来到佛所,顶礼佛足后请示佛陀:菩萨应如何行持布施,方能...
观身五种净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种子不净种子不净有二。一者内种。谓观此身。从昔烦恼业生。二者外种。谓揽父母遗体而成此身。以是观之。此身内外因种。实为不净。大智度论云。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从白净生。但从秽中出。是也。二住处不净住处不净者。谓观此身。十月在于母胎生藏之上熟藏之上臭秽中住。实为不净。大智度论云。是身如臭秽。不从华间生。不因瞻卜有。又不出宝山。是也。(梵语瞻卜。华言黄华。)三自体不净自体不净者。谓观此身。以四大不净所成。犹如世间饮食。不可久停。
上篇:五忍 | 下篇:五蕴 |
(术语)坐作进退有威德有仪则者。法华经序品曰:又见具戒,威仪无缺。观无量寿经曰: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疏一下...
无所有处天
四谛论
鸺鹠仙人
波罗提提舍尼
真如一实
十六王子
佛
慧门
决定
戒经王海月佛四喻
阎曼德迦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佛家怎么看待占卜与推步盈虚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