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语 varga,巴利语 vagga。即品、篇、章、部、类。旧婆沙论译为跋渠,新婆沙论译为纳息。有区分、聚合之意;即同一...(地名)又云波和利,园名。译曰毛衣。翻梵语九曰:波和利,应云波婆利,译曰毛衣。中阿含第五十五。梵Pravari。...(名数)即九有情居。见大部补注五。...(故事)一个麻实也。佛六年苦行,一日食一麻一麦云。...【和合相应】 p0798 杂集论五卷十六页云:和合相应者:谓极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更互和合。如浊水中地水极微,...遮诠与表诠之并称。(一)通用于佛教各宗派。于华严宗,特称为遮情表德。通常指语言中之两种表达方式,遮诠,即从反面...(人句)Vimaladattā,译曰离垢施。波斯匿王之女。见佛说离垢施女经。...天台宗将一切诸法差别迷悟之境,分类为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此十界又...(术语)俱生起之略。与吾生俱起之义。人之惑心之起,有二种,一曰分别起。二曰俱生起。若依邪师邪教邪思惟而起者为...(杂名)久住山寺修行者之称。...有情总有四有,而生有区别,有其四种,所谓四生。言四生者,一切有情,有四种生。谓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印光大师校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龙藏本)...《大方便佛报恩经》说:「佛的身体有三十二相、八十种美好的特征。每一种相与美好的特征,又有无量百千种微妙的相好...
供养佛菩萨像。或西方三圣佛像(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或华严三圣佛像(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草,所住的山间道场边总种有许多奇花异树。 一天,日照禅师在...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良因法师答: 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 ,依着这个仪...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十方诸...玄沙师备曾说∶我们好像是全身没入大海里,却伸手向人讨水喝! 所以当一个和尚问他什么是自我时,他立刻骂道∶你用...
得到佛的护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护念的水平很高,一定要破无明才能得佛的护念。 然而在净土法门当中...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 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
四事行
【三藏法数】
[出阿难陀目佉尼阿离陀经] 一身常恭谨谓修菩萨行者。当谨守身业。毋令放逸。所谓杀盗淫等一切恶法。断而不行。及诸不善律仪。亦皆无犯。是为身常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二言常至诚谓修菩萨行者。欲修无上正真之道。当守护口业。诚实不虚。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悉皆远离。是为言常至诚。三意常柔顺谓修菩萨行者。欲成菩提。当防护意业。调和柔顺。离诸邪念。所谓贪欲嗔恚愚痴。皆悉断除。是为意常柔顺。(梵语菩提。华言道。)四善权方便谓修菩萨行者
上篇:四种观行 | 下篇:四事供养 |
梵名 Da?ahārā。印度教节日。源于古代对河川女神之祭仪。每年阳历五、六月举行。印度教徒认为此时在恒河等圣河中...
纳息
波婆利
九道
单麻
和合相应
遮诠表诠
维摩罗达
百界千如
俱生
久住者
四生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广修福德,相好庄严

在家供佛,何业不消何福不生

放弃争执,一切随它去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日用而不知

闻信弥陀名号的人,当下就得十方诸佛护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