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三载,即:(一)众生恶事,指诸众生贪欲、瞋恚、愚痴,不依父母师长之教诲,造种种恶。(二)土地恶事...密教表示如来摄召之德之真言。亦为迎请圣众或各部诸尊降临修法坛所诵之真言。又作如来钩、金刚钩。即:南么三曼多勃...【身受】 指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所感肉体或感觉之苦、乐、舍三受。受乃根、境、识三者结合,而后有‘受’,...【空大】 五大之一。虚空之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故曰空大。《楞严经》三曰:‘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大乘的教法,亦即说明六度万行的法门。...(地名)天竺分五分,其中央部云中天竺。...【义寻思观】 为唯识宗修行,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种观法之一。义者,依名而诠诸法之体相,如山河大地,人牛马羊,十...【观时】 p1468 瑜伽三十一卷九页云:云何观时?谓心沉没时,或恐沉没时;是修观时。又依奢摩他所熏习心,先应于彼...(?~1314)日本临济宗僧。出云岛根县人。早年师事潜溪虎谦,修习禅学,并通内外之学,住东福寺。著有诗文集旱霖集...(术语)以正智如实证得真理也。此有分满。二乘之极果及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等觉为分,妙觉为满。...【不思议变易生死】 p0340 佛地经论二卷十五页云:如是若在无学位中,回向菩提;由定愿力,数数资昔感现身因,令于...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佛陀说:世上有四种人。第一种人由黑暗走向黑暗;第二种人由光明走向黑暗;第三种人由黑暗走向光明;第四种人由光明...
一天,大目犍连尊者刚刚获得六种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母,以报乳哺之恩。他立即以天眼观察三界,寻找父母的生处。他...人与人打交道,免不了碰上不对脾气的人,于是便出现其中一种情况:生气。生气的人有的会发脾气,有的会掉眼泪,前者...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 意根是指...
功德宝山神咒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后,回去继续打妄想,对啊,就刚开始就是...有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把两只大白鼠放进一个装了水的容器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能维持8分钟的时间。然后,在...
四法离魔道
【三藏法数】
[出大宝积正法经] 一不离菩提心谓菩萨修习众善之行。常欲度脱一切众生。而不离于菩提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二无恼害心谓菩萨修习慈善之行。于一切众生常怀悲愍。不起恼害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三明了诸法谓菩萨以智慧照察。于一切法明了通达。正直无碍。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四不生轻慢谓菩萨了达诸法平等。于诸有情。常行不轻之行。而无憍慢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上篇:四种持戒 | 下篇:菩萨四法 |
亦名:掉臂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掉臂入白衣舍。居士讥言,不惭掉臂,如王长者。比丘举过,...
二种恶事
召请方便真言
身受
空大
大乘教
中天竺
义寻思观
观时
梦岩祖应
证入
不思议变易生死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佛说世间的四种人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