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名 Ullambana-sūtra。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记述佛陀之大...指供养鱼族之施食会。渔夫对平日之杀生,为日后生菩提之荐福,或祈免于航海中遭遇灾难及受鱼族伤害作祟,故投食于海...【纯利他】 p0933 瑜伽三十五卷十八页云:此中菩萨于纯利他应知应断者:谓以邪见、修行施等;以无因见、及无果...梵名 Gītagovinda。印度之宫廷诗人贾雅狄瓦(梵 Jayadeva)著于十二世纪中叶之抒情诗集。内分十三章,取材于印度教...说明成佛之道的经典,如华严、般若等诸经是。...【灭法】 p1211 瑜伽九十五卷十四页云:卽此一切、由无常灭,或有已灭,或有向灭,或有当灭,总名灭法。...以食味比喻法义,谓依文生义,犹如依食生味。或谓义者言义,味者趣意,即指言与意。 p5569...禅林用语。与“大死大活”、“绝后再苏”等语同义。佛教真理并非肉体之死所能得,乃是舍弃身心之一切执着(大死)而...梵语 adhyātmavidyā。又作内术、内明处。五明之一。相对于“声明”、“工巧明”等学艺,而专心思索佛所说五乘因果...【于因所生无智】 p0749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因所生无智者:谓于行等诸有支中,从无明等因所生性,不了知...由,指证明书。行脚僧于他寺过夏时,由该寺所给之证明书,称为坐夏由。[敕修百丈清规卷一圣节条、禅林象器笺簿券门...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一个佛友对我说她的困惑,因为收入有限,当布施或者供养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囊中羞涩...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能自控,或许因此而耽搁一生。今总结著邪之因如下: 一、克期...问: 请问在西安目前卖得很火的泰国佛牌,古曼童等说是很有灵验,且说是南传小乘的正规佛牌,到底是怎么回事,能不...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西方极乐世界的蓝本,其中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极乐世界超胜...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
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妄念压下去。你越压这个妄念,妄念就跳得越高。纵然你有点功夫...
四种持戒
【三藏法数】
[出杂阿毗昙心论] 一悕望戒悕即悕求。望即期望。谓求生天及余善处。坚持禁戒。是名悕望戒。二恐怖戒谓畏堕恶趣。畏恶名称。坚持禁戒。是名恐怖戒。三顺觉支戒谓随顺七觉支。庄严其心。坚持禁戒。是名顺觉支戒。(七觉支。即七觉分。谓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念觉分也。)四清净戒谓无漏戒。能离烦恼染垢。是名清净戒。(无漏戒者。即声闻缘觉无漏道品所发之戒也。)
上篇:四缘发菩提心 | 下篇:四法离魔道 |
指经、论、释三者。经为佛陀所说之教法;论为印度学者祖述(或解释)经所说者;释则阐释经论之深义,而由中国或日本...
盂兰盆经
鱼施饿鬼
纯利他
牧牛之歌
大乘经
灭法
义味
大死一番
内明
于因所生无智
坐夏由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如何让生命中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泰国佛牌与古曼童是否可信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行善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