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名 Pramiti。意译作极量。唐代译经僧,中印度人。展转游化,东渡中国弘传佛法。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于广州制...【于威仪路成就轨则】 p0752 瑜伽二十二卷三页云:云何名为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术语)又云同类善根。谓五正行中读诵,观察,礼拜(前三),赞叹供养(后一),之四种助业也。此等与称名念佛,虽...(术语)梵语。此云焚烧。旧译阇维。讹也。见翻译名义集。正字通曰:梵言阇维即茶毗,僧死而焚之也。或作阇毗,亦作...佛所具妙德四神三昧之一。指清净无染污之一切功德的积集。所谓“四神三昧”,即佛所具之四种妙德,即指无形、无量意...(经名)具名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失译人名。悲华经之异译。分陀利为莲华之名。...(一)警觉策励精进修行之意。黄檗清规讽诵章(大八二·七七一下):“维那唱警策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术语)于四禅四无色及灭尽定而观身息心三事之禅法也。修此禅者,必通观身息心之三故云通明,又能发六通三明故名通...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佛名)又曰妙云自在王如来。龙树菩萨之本地也。...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殿是奉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就是在你初发心到圆成佛果,要经过很长的劫数。在这个不断的...人的心病从什么地方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宽恕他人的过错而产生的。可以这样讲,学会宽恕他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食品中的营养开始有了一种模式化的看法。提到某些营养素,一定会让人们想到某种食品,而...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言,成佛是学佛终极圆满之归宿。信佛与学佛略有前后的差别,立...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杂譬喻经》中记载:往昔舍卫城郊外有一个妇女,一次佛陀到她家门前乞食,妇女供...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的果地觉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因心果觉相互互动、感应、沟通。...我们有时候向佛菩萨祈祷,有时候灵验有时候不灵验,菩萨只有让你有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因缘才会灵验。 蕅益大师在《灵...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
四弘誓愿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得度也。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得解也。三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得安住也。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之苦者。令其灭之。而得证于涅槃也。(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三界也。)
上篇:四种业报 | 下篇:四种资粮 |
(术语)一、本觉,众生之心体,本来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等于虚空界,无处不遍,即是如来之平等法身也。此名本觉。二...
般剌蜜帝
于威仪路成就轨则
同类助业
茶毗
清净积
大悲分陀利经
警策
通明禅
阿革卑跋致
妙云相佛
殿堂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宽恕别人给你带来的12种好处

别把食物营养模式化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微小的供养,便能获得巨大的果报

念佛相应的秘诀
有时候求佛菩萨为什么不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