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诸法无过于中道,故曰第一义。...日本宗派名。其主旨以修持咒法,证得神验为本义,故强调跋涉山林,苦修练行。役小角为开祖,其后有泰澄、法道等,均...【比量相违】 以不正确的观念,推论出矛盾的结果。如说人是永生不死,物是常住不坏等,称为比量相违。...(术语)Amogha,又作阿谟伽,阿目佉。译曰不空。功德不空之义。见光明真言金壶集。...【性境五不随】 玄奘三藏偈子︰‘性境不随心’,《宗镜录》六十八,谓有下列五种不随的情形,即:一、性不随:能缘...禅林用语。其义有二:(一)指不存思量分别等作用之智慧,乃上上之人所特有之智慧。而凡夫之人或中上之资,乃至一般所...(术语)开教之本主。文句记一上曰:诸教中各有五人记经。(中略)皆以佛为教主也。行愿品疏钞三曰:十佛齐融,为斯...(人名)北齐慧文禅师读中观论,始证明一心三观之妙旨,是东土台家之鼻祖也。彼徒称师为北齐尊者。...(经名)一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十卷。阐明心性本体。文义皆妙。属大乘秘密...又作十地住、十法住、十解。菩萨修行之过程分为五十二阶位,其中第十一至第二十阶位,属于“住位”,称为十住,即:...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多比丘遇贼失衣,来到祇桓,有信闻之,多送衣与比丘。言止,便为供养,已有三...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说到土豆的功效,很多女性会说土豆美容,用土豆片敷眼周,可去黑眼圈还能淡化斑点。的确土豆是纯天然的美容食材,但...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四分律》为本,并在终南山创立戒...人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人生的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病苦灾难会来临,警惕我们要赶快把握人生:...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有情世间也。亦名...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不生恭敬心,而论说师长的长短。那么他们将来,会得到什么果报...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切经典都是这样教授我们的。 第六品〈如来赞叹品〉的当机众是...
《法华经》讲,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佛可以长久住世,但是为什么不长久住世?如果长久住世,众生看到佛常常在这里,...有一个青年,听说喜马拉雅山的山腰上居住了一位有德行的圣人,这位圣人有着超凡的智能,灵性上已达到了完美境界。 ...
菩萨行有四难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背己利世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专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毫为己之念。非如世人但求自利而不能利他。是为背己利世难。(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二行相唯苦难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受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唯苦难。三处经诸有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但为利益众生。诸有苦处无不经历。示现出生。代受其苦。是为处经诸有难。四时劫无量难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华梵双称。故名时劫。谓修菩萨行者。唯求
上篇:四事胜 | 下篇:大乘四果 |
即根本主尊。指修行佛道所依之无始以来本有,且于出世间为最胜最尊者。或指在一堂、一寺所供奉之诸多尊像中特殊而主...
中道第一义
修验道
比量相违
阿牟伽
性境五不随
没意智
教主
北齐尊者
楞严经
十住
过分取衣戒缘起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土豆的营养和药用功效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佛陀生病的时候

心作心是之义
佛说不敬、非议或辱骂老师的果报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