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全一卷。唐代胡幽贞刊纂。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原为法藏之弟子惠英编成二卷。建中...多摩罗跋,梵语 tamālapatra,或 tamālapattra, tamāla, tamālaka, tama, Patra,巴利语 tamāla。又作多摩罗跋...指佛陀之荼毗。荼毗,为火葬之意。佛陀之荼毗以旃檀为薪,燃之成烟,故以“旃檀烟”为佛陀荼毗之代称。 p4120...【恶缘】 恶缘者,指诱我为恶事的外界事物,是谓恶缘。...(譬喻)台宗所谈,莲华三喻之一。以华譬权法,以莲譬实法。如华开则莲现,开权法则实法必现。以喻于法华之迹门,开...【受学学处】 p0729 瑜伽二十二卷五页云:云何名为受学学处?谓于先受别解脱戒,白四羯磨,受具戒时,从戒师所...(术语)三种律仪之一。恶戒也,戒律有善恶二种,要誓而作善止恶,是善戒,称为律仪,要誓而作恶止善,是恶戒,称为...(615~?)唐代僧。天水(甘肃秦州西南)人,远祖因官迁至新平(陕西邠州),故亦为豳国公刘人,俗姓赵。本名子立...(术语)又曰声明记论。旧曰毗伽罗论Vyākaraṇa,新曰毗诃羯喇拏(寄归传),毗耶羯刺谪(慈恩寺传),五明中声明...梵名 Mrga?iras 或 Mārga?īrsa。音译磨陵誐尸哩沙、摩啰誐始罗。觜宿之意。意译作孟冬、鹿首、觜月。即印度历第九...(职位)供头行者之别称。见象器笺八。...(龙藏本)...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浮躁,心识散乱,就是因为没有定力,怎么样修定呢?最简单,最...
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年的宗教,佛菩萨的圣像中,大都没有胡须,几乎没有皱纹,是象征青年的意思。所有的菩萨圣像都...一次,仪山禅师洗澡。 水太热了点,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倒进澡盆。 听师傅说,水的温度已经刚好,看见桶里还剩有冷...
《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故。《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好,这个玄门我们给出的...问: 我是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是不是会显得孤僻?我要与这杀盗淫妄的世间一起过日子,觉得没...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一、念佛, 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除众生之苦,我欲与佛一样; 二、念法, 念如来所说之...(一)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3.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4.慈悲没有敌人...
生公四轮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三界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二方便法轮谓修四谛十二因缘方便之道。而证二乘之果。是为方便
上篇:光宅四乘 | 下篇:文义四用 |
(印相)见智法身之意。金刚界修法所结印契之一。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曰:次结见智身,印契如前相,见彼智萨埵,...
华严经感应传
多摩罗跋香树
旃檀
恶缘
华开莲现
受学学处
不律仪
慧立
声论
末伽始罗
供过行者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佛经中出现的童男与童女
万物皆有所用,无需自卑

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
【推荐】念佛人被人认为孤僻被嘲笑,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