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即佛陀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为求过去诸佛所说后半偈而投身岩下,舍身于罗刹。佛陀于过去世住雪山为大士时,帝释天变身...为五五百年之第三。多闻,谓广知顿渐、偏圆、空有等法而受持之。多闻坚固,则谓佛陀入灭后之第三个五百年间,此时期...解释经论时,除正义外,容认傍义,称为容有之说,亦称容有之释。 p4086...【恶取空】 又作僻取空。取恶空之义。为‘善取空’的对称。沙门或婆罗门,若否定因果报应,不知缘生无性之理而谬解...(术语)同华座观。此观法非眼识所对之境,为唯于心上想像者,故名曰华座想。经说观了曰: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受有五种】 p072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一页云:所说受名,总有五种。一、自性受,二、现前受,三、所缘受,...(术语)文殊院之文殊,其左手持青莲华,是不染着诸法三昧之标帜也。文殊无相之妙慧,不着诸法。故云不着讲法。大疏...(487~593)我国禅宗二祖。南北朝之僧。河南洛阳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又作僧可。幼时于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出家,...(杂语)声闻之人,怖世间生死之苦,愿求真空之涅槃,为证佛果之障也。...为大明三藏法数根据十诵律卷四十九之说,所举末世之时五种令正法不灭之法,即:(一)尊重正教,谓诸比丘应依正教进修...(术语)指四十八愿中,第二十四愿而言:与供具如意愿同。...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散乱时,佛七的开始,提醒着我们要开始精进,所以不管多累,...
问: 我以前颠倒生活规律,导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结石,按佛法说到底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导致的果报呢?念咒能治疗吗...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日也没有,是不是犯戒? 大安法师答: 关于菩萨戒,对十重戒要...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叫来弟子觉真法师,说道:明天,你讲!事出突然,法师深感无从...
又是一年春好处,待到回望弱冠时。转眼间,我离毕业又近了一步。站在这临末的一刻,不禁想要回头看看,我又学到了些...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争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她们都说孩子是自己的,谁也不愿意让给另...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只要每个人本著良心做事,这个社会就会清明干净。 良心是一位菩萨,自私是一位恶魔...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
四不生
【三藏法数】
[出中论] 龙树菩萨造中观论云。因诸外道计一切法。或从自生。或从他生。或从自他共生。或从无因生。故说偈破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一不自生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不生。故名不自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二不他生他即六尘。谓虽不六尘。若无六根相对。则一念之心亦毕竟不生。故名不他生。三不共生谓六根六尘和合。名
上篇:晓公四教 | 下篇:四种问答 |
(术语)见惑与修惑也。见道所断之理惑谓之见惑,修道所断之事惑谓之修惑。以见惑之故,不达于四谛之真理起种种之邪...
雪岭投身
多闻坚固
容有释
恶取空
华座想
受有五种
不染着诸法三昧
慧可
声闻畏苦障
末世五法令正法不灭
供养如意愿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推荐】身体的疾病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呢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将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善恶一念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