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经名)十二部经之一。梵名优陀那Udāṇa,译曰无问自说。无问者,佛自说之,如阿弥陀经。大乘义章一曰:第五名为...(流派)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系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杖乌鹿皮,持髻,涂...乃六道图之一,为日本佛教绘卷。有益田家一卷(词绘各七段)、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一卷(词五段、绘七段)、国立博物馆...(杂语)诸佛常以莲华为座床者,盖取莲华藏世界之义。莲华藏世界者,报身佛之净土也。又智度论八曰:以莲华软净,欲...(流派)为依学十地论之宗,故名。此论谈六相圆融,明一乘佛性,虽同华严,而立三祇成佛,不许一念成佛是故非圆教也...梵语 mantra。音译曼怛罗、曼荼罗。又作陀罗尼、咒、明、神咒、密言、密语、密号。即真实而无虚假之语言之意。此于...以心体之真如,譬如海;诸识之缘动,譬如波浪,故有识浪之譬喻。楞伽经卷一(大一六·四八四上):“水流处,藏识转...(术语)又曰较量。校较虽通,而以校为本。广韵曰:较,又古孝切,音教,与校通,比较也。比量物之多少曰校量。...梵语 sat-kārya-vāda。即于“因”之中说“果”之意。亦即在原因上假立结果之名。为“果中说因”之对称。以纤维(...(一)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北魏孝文帝,历史悠久,世称“先有佛光,后有五台。”中唐时,该寺规模宏伟,彩塑精妙,闻...【远受近受】 p1256 集异门论十一卷六页云:若远若近者:云何远受?答:过去未来受。云何近受?答:现在受。复次云...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在《地藏十轮经》中,说地藏王菩萨就是法界的如意宝、摩尼宝,向地藏王菩萨祈祷,虽然祈祷者的心愿不同,所求不同,...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经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一作...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书二】十 ●...在一个念佛堂讲课,一个居士向师父诉苦:丈夫生意忙,天天在外应酬,晚上酒场多,十二点前很少回家,回来也是酩酊大...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为这样,它远远超出凡夫乃至于声闻、缘觉、菩萨的境界,所以就...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答: 末法时期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于给你建立正信、正知、正...从前,有一个人很会做生意。他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适宜于什么样的人所爱用,因此,一切杂物,一经过他的转运,很快地...
问: 请益法师,经书之类都好难,整理好多笔记,但是不能真正理解,天资不行,咋办?还是放弃那些只念佛号?从哪里...
四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时。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苦无精进。事心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四思惟如
上篇:菩萨四弘誓 | 下篇:四种方便 |
(人名)Gunaprabha,又作瞿拏钵赖婆。印度论师名。译曰德光。西域记四曰:昔瞿拏钵剌婆论师(唐曰德光),于此作辩...
无问自说经
苦行外道
地狱草子
诸佛以莲华为坐床
地论宗
真言
识浪
校量
因中说果
佛光寺
远受近受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地藏如意宝,能满众生一切愿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乖,听话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金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