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见道十六智忍】 -642 集论六卷二页云:若别说见道差别;谓世第一法无间,苦法智忍,苦法智,苦类智忍,苦类智...(术语)一味之实相为体,因果之诸法为用。法华文句三曰:体即实相,无有分别。用即立一切法,差降不同,如大地一生...(一)又称三平等、三三昧耶。密教以身、语、意三密平等为三平等;为密教基本教义之一。凡真言之行法,俱以此三等为根...【菩萨作意修】 p1128 显扬十六卷一页云:二、菩萨作意修。谓如有一、是菩萨住菩萨法性;或未入正性离生,或已入正...【以苦观乐】 p0496 俱舍论二十二卷六页云:又契经言:汝应以苦观乐受者;应知此经、意显乐受、有二种姓。一、有乐...又名四无所畏,无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没有惧怕。有佛四无畏与菩萨四无畏两种。...【自在为因见】 p0600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一页云: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杂语)Nyanti,译曰深入。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尼近底,此言深入义,贪异名也,言穷极无厌故以名之。近为延之误。...(452~535)南朝梁代僧。东阳乌伤(四川)人,俗姓娄。字德素。十二岁即遍礼塔庙,潜究经典。刘宋泰始四年(468)...禅林丧葬仪式。入骨于塔时,由寝堂起骨向塔所,于途中回转其位置,使之向里,并以茶汤供养亡者,此仪式称为转骨佛事...【六现观】 p0298 成唯识论九卷十一页云:六现观者:一、思现观。谓最上品喜受相应思所成慧。此能观察诸法共相,引...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些人这样说:不是有助念吗?当我不行的时候多请一些助念人员帮...
母亲打来电话,颇为伤感:我们村里的人说你好瘦,人又显老,都是因为吃素 母亲为此哽咽起来:我的女儿啊,你总是吃...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名字为名。这男孩后来也出家为比丘。有一次,这年轻...从前的时候,在拉萨的空地上,有一个人在绕行经走,而另外一个人则在旁静静的打坐着。 经行的人就问打坐的人:你在...
一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份心很好,因为请佛书送给别人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件事比请佛...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以及许多佛陀所介绍的他方无量无...「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会因聚缘而来。将一件物品分解、分析到最后,只是地、水、火、风等基本元素的组...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庄严从...
二悭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财悭谓恡惜财物。无怜愍心。见诸贫穷困乏。不能惠施。是名财悭。二法悭谓悭惜佛法。怀恡嫉心。恐他胜已。不肯教导余人。是名法悭。
上篇:束芦二义 | 下篇:二爱 |
(术语)自诸法实相上言之。罪福皆无定实之主,平等空寂也。观普贤经曰: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是。维摩经不...
见道十六智忍
体用
三等
菩萨作意修
以苦观乐
四无畏
自在为因见
尼近底
慧约
转骨
六现观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推荐】吃素是福,不再与众生结恶缘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如此忍辱

教育儿女比送经书更重要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