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见道亦名无相】 p0642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见道说无相声者:如说目连不说第六无相住者。云何第六无...(术语)方便有体内体外之二种,圆教所说之方便为体内方便,余教所说之方便为体外方便。天台所立也。...梵语 trīni cīvarāni,巴利语 tīni cīvarāni。乃指印度僧团所准许个人拥有之三种衣服,即:(一)僧伽梨(梵 S...【遍计义自性四种】 p1125 瑜伽七十三卷十三页云:云何遍计义自性?谓有四种。一、遍计自相。二、遍计差别相。三、...【以利求利】 p0496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所得利,不生喜足;悦获他利,更求胜利;是故说名以利求利。 二解 法蕴...一、名寻思,即推求诸法的一切名字,皆悉不实。 二、事寻思,即推求五阴等事,皆系心识上变似的相分,因缘所成...【自宗观察教】 p0600 显扬六卷十一页云:三、自宗观察教。谓契经、应颂、记别等教。依摄释中之所显示。...(杂语)Nidhi(Praṇidhāna),译曰愿。可洪音义二曰:尼抵或云尼低,或云尼提,此云愿也。...(一)谓智慧能照破无明之闇,使众生知晓道途之险难,而以灯炬为喻,故称慧炬。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大一二·四九...与“转凡为圣”同义。转出三界中生死之迷妄,而达涅槃觉悟之境界。亦即舍离烦恼之迷妄,而得涅槃寂静之菩提。于佛陀...(杂名)风名。探玄记二十曰:毗罗那风者,应是毗岚风,此云旋猛风也。...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
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同学也好,我觉的培养慈悲、谦下、进取、承担、责任、自信、成...少康法师是净土宗五祖,少年出家,历学法华、楞严、华严、瑜伽等经论。他本是位学问僧,但到唐德宗贞元初年(七八五...
什么是嫉妒?如何对治? 我们要对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嫉妒,还有嫉妒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嫉...人为什么怕鬼? 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害怕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对鬼的认识不清而心生恐惧,著调整害怕的心...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师答: 可能你们很多人没听过放牛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和弟子...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常圆满。 修圆顿止观之前,即二十五方便修毕后,为正观对象轨...
束芦二义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互相依谓如束芦。互相依倚。以譬六根六尘更相由藉而成染惑也。以由根依尘故而发妄知。尘依根故而有幻相。是名互相依。(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二取中空谓取芦苇。中本空虚。自性不实。以譬根尘中间。各无自性。一切皆空。是名取中空。
上篇:二碍 | 下篇:二悭 |
(术语)五逆十恶等为罪。五戒十善等为福,罪有苦报。福有乐果。无量寿经下曰: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百论疏...
见道亦名无相
体外方便
三衣
遍计义自性四种
以利求利
四寻思
自宗观察教
尼抵
慧炬
转迷开悟
毗楼那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少康法师传念佛法的妙计

放下嫉妒心境宽
圣严法师《别让鬼住在心里》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