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一)指身、口、意三业。中观论有“起三行”之语,即为起动三业之谓。(参阅“三业”638) (二)三行又指:(一)福行,...【等无间缘义】 p1121 大毗婆沙论十卷十七页云:已说体相;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曰等无间缘?答:此缘能引等无间...【永断一切缠及随眠】 p0496 瑜伽九十六卷八页云:如来知彼,于正智见,生希欲已;更复策发彼希欲心,其遂承受。如...世界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土境界不可思议。...【自他差别识】 p0600 世亲释四卷二页云:自他差别识者:谓依止差别。此用前说我见熏习差别为因。无性释四卷二...(杂名)女僧也。释典名比丘尼。简称尼俗谓之尼姑。...因智慧能洗却众生烦恼之垢染,而以流水为譬喻,故称慧流。又智慧如甘露水,能滋养众生成长菩提心;周遍一切众生无有...转,即起之义。谓有为法依因缘而生起。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四三·二四○中):“转者,起义。随彼彼缘,起彼种种...(异类)Vimalacitra,新云吠摩质呾利。阿修罗王之名。译曰净心,绮画,宝饰等。娶乾闼婆之女,生舍脂夫人,嫁于帝...【六外处】 p0297 集异门论十五卷一页云:六外处者:云何为六?答:一、色外处。二、声外处。三、香外处。四、味外...指阿弥陀佛所立之誓愿。阿弥陀佛在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下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待成就是愿,方得成佛;此誓愿计有四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妄性真。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长相不同,你看你的长相跟他的长相...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
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之后,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们放弃了世俗的生活方式,在僧团里修行、生活,被称之为比丘。比...一、人类的特胜: 一般来说,人虽自尊心极强,却都看轻自己,觉得自己太渺小,不肯担当大事,为最高理想而努力。这...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又由一天天组成,那么我们的生命究竟怎样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佛陀曾说过一首偈子:若人生...一位著名的作家,出身极其穷苦,他的成功乃从艰苦卓绝之中,抱着百折不挠的精神,长期奋斗而来.他有一个习惯,那就...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数。一天,佛与阿难尊者入城乞食,来到这户人家,全家人都非常...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从闻思修所成的这种妙慧无分别智,它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闻...
二碍
【三藏法数】
[亦名二障出宗镜录并演义钞] 一烦恼碍谓见思二惑。起种种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以致障碍无漏法性。是名烦恼碍。二智碍(即所知障)谓由根本无明之惑。覆蔽法性。而于中道种智。则成障碍。故名智碍。
上篇:轻重二业 | 下篇:束芦二义 |
【见至补特伽罗】 p0642 瑜伽二十六卷四页云:云何见至补特伽罗?谓卽随法行补特伽罗,于沙门果;得触证时;说...
三行
等无间缘义
永断一切缠及随眠
四不可思议
自他差别识
尼姑
慧流
转起
毗摩质多罗
六外处
弥陀本愿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佛经原文查不到的就能予以否定吗

托钵生活的要义
印顺法师:唯人为能学佛

生命如何才能活出意义与价值
以宽容姿态看待不公平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