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见道十六心】 p0642 俱舍论二十三卷九页颂云:世第一无间,卽缘欲界苦,生无漏法忍。忍次生法智。次缘余界苦...(术语)三大之一。一切众生之心性,唯一绝待,不生不灭,真实如常为体,周遍法界而无限量为大。...(一)指五根、五境、无表色等三种色法。(一)五根,即眼、耳、鼻、舌、身等五种色根。(二)五境,又称五尘。乃依五根而...【等住于舍】 p1119 瑜伽十一卷十二页云:谓行平等位,于平等位中,心游观故。...【永断一法定得不还】 p0496 法蕴足论八卷四页云: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汝等若能永断一法,我保汝等定得不还一法。谓...常少不可得、无病不可得、长寿不可得、不死不可得。...【自作供养】 p0600 瑜伽四十四卷二页云: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欲设供养;唯自手作,不使奴婢作使朋...(术语)Nidānamātṛka,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之略名。尼陀那译因缘。目得迦译本事。十二分经中之因缘经与...智慧如毒;即以毒之损人,喻指以有漏、无漏之智慧来断除烦恼,称为慧毒。盖菩萨之造论,为众生开启慧门,学者依之研...转根性之意。又作增进根。谓调练根性,转钝劣之性而得胜利之根。即由声闻、缘觉之根性转为菩萨之根性。又由男根转女...【六内处】 p0297 集异门论十五卷一页云:六内处者:云何为六?答:一、眼内处。二、耳内处。三、鼻内处。四、舌内...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
康僧会(?-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居交趾。10 余岁出家。吴赤乌十年(247年)到建业(今江苏南京)...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大利益,所以才说一心念佛的话。如果有...有一个韩国家庭有三个儿子,有一回亲戚送给他们两筐苹果,一筐是刚刚成熟的,还可以储存一段时间;一筐是已经完全熟...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过,学习书法必须专一于书法,不要再有其他爱好分心,方能有成...有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说一只猴子,神通很大,一个筋斗就可翻出十万八千里远。有一次他翻到很远的地方,以为已...
慈祥的笑、开怀的大笑、童真的格格笑、抿嘴狡黠的笑、庄严智慧的微笑弘法寺本焕老和尚刚刚圆寂,世寿高达106岁。整...
轻重二业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经云。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以人有智有愚故也。一重业轻受重业轻受者。谓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修习梵行。能令地狱重业。现世轻受也。二轻业重受轻业重受者。谓愚痴之人。以愚痴故。增其业力。能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也。
上篇:二业 | 下篇:二碍 |
(术语)罪恶之所作。为感未来苦果之因者。法华经化城喻品曰: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
见道十六心
体大
三色
等住于舍
永断一法定得不还
四不可得
自作供养
尼陀那目得迦
慧毒门
转根
六内处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康僧会大师:诚感舍利,传法东吴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不浪费一个苹果
圣严法师《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圣严法师《翻出如来佛的掌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