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大之一。一切众生之心性,唯一绝待,不生不灭,真实如常为体,周遍法界而无限量为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pindapāta,巴利语同。又作乞食、分卫、团堕(食物落于中之意)、持钵、捧钵。即以手承钵之意。亦即持钵游...(术语)阿赖耶识十八名之一。唯识述记三末曰:小乘名根本识。了义灯四本曰:十六名根识者,大众部立为根本识。...【显色】 p1466 瑜伽一卷六页云: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又云:...【非所应习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非所应习法云何?谓不善无记法及择灭。...亦名:结舍二界理无双答 济缘记释云:“结舍中,事虽同席,托界不同,理无通答。”(业疏记卷五·三○·一一)...六道之一,又名鬼趣,即夜叉、罗刹、饿鬼等的境界。...(名数)一身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取见,六贪见,七恚见,八慢见,九无明见,十疑见。见瑜伽论八...(天名)阎魔王也。临济录曰:阎老前吞热铁丸。...(名数)四解脱经之说。涂者,途之义。一、火途,地狱趣猛火所烧之处。二、血途,畜生趣互相食之处。三、刀途,饿鬼...(杂语)明白之证据也。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上曰:逮于圣慧而造明证。顺正理论三十六曰:准此标释中足为明证。...指出家之徒众。徒,有二义:(一)众之义,故僧徒为众多僧侣之义,与“僧众”一语同义。(二)弟子之义,即相对于师而言...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之人乎。若亲身皈依,须磕数十头,跪一点多钟。即方便说,不升...问: 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我已经往生了,就不需要一天一万声佛号。你一天念一万声佛号,...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对于阐扬净土的经论,要平...
关于第十八愿末学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遗忘年代的那个时候,早在我们不晓得轮回在哪个地方的驴胎马腹...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宿昔罪障今悉消灭,故得超度。 问: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
题记: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这一天,寒梅落尽把冬了,衔春的燕想归巢。这一夜,烟火光彩耀眼,鞭炮声震耳欲聋...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我这个真心就像大海那样不增...
体大
【佛学大辞典】
上篇:体 | 下篇:体外方便 |
三种圆德之一。谓如来利他之行功德圆满。即如来具有使众生永脱三恶趣,或出善趣之生死,而安置众生于善趣中或三乘中...
托钵
根本识
显色
非所应习法
结界舍界理无双答
鬼道
十见
阎老
三涂
明证
僧徒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尊师重道方能获法益
大安法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那还要念佛吗

平心静气阅读思惟净土经论

我们往生的电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用无我来破除四相
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一碗清汤素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