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见死生智通】 p0642 瑜伽三十七卷十一页云:云何诸佛菩萨见死生智通?谓佛菩萨,以超过人清净天眼,见诸有情...(传说)有鳖与林间一猕猴亲,屡往游。其妇妒之,欲杀猕猴,止夫外出,佯卧病,谓夫言:吾病甚重,当得汝所亲猕猴之...(一)指自调、自净、自度。大智度论卷六十一将八正道分为三类:(一)自调,指持戒之正语、正业、正命。(二)自净,指修...【异熟识】 p1114 成唯识论二卷八页云: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说名异熟。离此命根众同分等、恒时相续...【永断一切愁懮炽然】 p0495 瑜伽十八卷二页云:云何永断一切愁忧炽燃?谓从谛现观俱,得成不还者,又能永断五下分...一、生生不可说,藏教说能生之因缘,所生之诸法,俱为实有,故云生生; 二、生不生不可说,通教说能生所生之当...【自受用身】 p0600 成唯识论十卷十五页云:一、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经名)一卷,宋施护译。与长阿含散陀那经同本。佛至尼拘陀梵志所诘问彼,彼默然不能答。...(515~577)南北朝时代之高僧。武津(河南上蔡)人,俗姓李。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思禅师。为我国天台宗第二代...(1882~1970)福建惠安人,俗姓刘。年二十二,礼喜敏法师出家。越三年,在福州涌泉寺受具足戒。旋返泉州,曾先后任...(菩萨)Vimalakirti,旧称维摩诘,新云毗摩罗诘,鼻磨罗难利帝,译曰无垢称。西域记七曰:毗摩罗诘,唐曰无垢称,...(印光大师校印本)...(龙藏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杀,那是有罪的。(见四分律调部之二及律摄卷二) 此所谓自杀...
这部《无量寿经》是由诸佛如来所特别加持护念的。首先说,说出这部无量寿经的时候,当时十方诸佛都伸出广长舌相,来...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远的贫穷,心若富有必将富有。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很多贪心的人...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霭和通明的灯烛,马上就会感觉到一种神圣气氛,身心也不由得...问: 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近来也已步入中年。有人不免有中年危机感,往回看,觉得这一生...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不障碍你往生的,叫作表层妄想。表层妄想...一、认识害怕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害怕自己的公司会破产;害怕自己永远都找不到生命中那个特殊的人;或者害怕会失去...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乘佛教的修学,把它分成两个重点,一个叫做理观,一个叫做事修...
二障
【三藏法数】
[出圆觉略疏] 一理障谓本觉心源。湛然清净。由无明妄。碍正知见。不达真如之理。是名理障。二事障谓众生由无明障覆。生死相续。无由脱离。是名事障。
上篇:客尘二义 | 下篇:二业 |
(术语)罪之报。依罪业而感之苦果也。无量寿经下曰:罪报自然,无从舍离。...
见死生智通
鳖谋猴肝
三自
异熟识
永断一切愁懮炽然
四不可说
自受用身
尼拘陀梵志经
慧思
转岸
毗摩罗诘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苦难众生最后的机会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克服害怕的5个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