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观,因乃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门户,所以叫做十六观门。...又作不请友。指未请而自来亲近之友。以此比喻佛、菩萨之救度众生,非因众生之祈请,乃以大慈悲心感应而亲往,赐予众...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术语)真如法性具无量之性功德,故云海。起信论归敬颂曰: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观经玄义分归敬颂曰:归命尽十...(1612~1692?)明末僧。湖南武陵人,俗姓刘。以书画知名于世,为我国绘画史上“明末四僧”之一。幼即好书画、佛学...(天名)金刚界曼陀罗中,第七理趣会持蜡蠋供本尊之天女名。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三。...【无转】 p1042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无转者:谓贪爱尽故。于诸境界,无转变故。...(797~870)唐代孟州济源(河南济源)人,一作河东闻喜(山西闻喜)人。于长庆年间(812~824)举进士。大中年间(...【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p0226 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妙行,三善根,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应作四句。...(杂名)北宗之祖神秀与南宗之祖慧能也。...【勤修止观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p1225 瑜伽七十七卷十六页云:世尊!云何菩萨依奢摩他毗钵舍那,勤修行故;证...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问: 请示师父:不净观图片该如何运用在修持上呢? 忏云法师答: 一起欲念,马上观骷髅骨,就好。再是,平常要练习...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妈了。其实,出家修行本身就是一种大孝呀。而且,东林寺就有这...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法,即苦集灭道。这四个真实之道理,以世间法来说,我们烦恼生...
唐朝法云法师,雁门赵氏之子,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别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 可是到了读书的年龄,...现实世界的人,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独享的心态,譬如财富是我的,我不拿出来与人分享,幸福是我的,我也不拿出...
前面是讲总相,这以下讲到他个人在有为当中所选择的一个别相。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 我听到佛陀说,原来这个圣道的...
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我完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二十年后愈想愈惭愧,愈忏悔。从前有一天,爸爸看病看得很累时...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做教材,向人们示现这世界由于人心的贪...
二种心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安隐心谓菩萨为诸众生造诸惑业。而受生死逼迫之苦。沉溺恶道。即为种种开示。除不善法。置之善处。令彼之心各获安隐也。二快乐心谓菩萨为诸众生。贫乏困苦。无所依怙。即起大慈之心。利济摄受。平等饶益。令彼之心各得快乐也。
上篇:二因缘发起正见 | 下篇:意业有二种心 |
(术语)对空教之语。指小乘之俱舍宗,大乘之法相宗而言。一者在小乘而立诸法实有之义,一者在大乘而立唯识本有之义...
十六观门
不请之友
阿
真如海
石溪
爱乐金刚女
无转
裴休
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秀能
勤修止观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忏云法师:不净观图片该如何运用在修持上呢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对病者开示

前世吝于法施,今生得愚昧无知之报
惜福种福,才能福泽绵长

香严童子闻香气而成就圣道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