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种观想,即:日想、水想、地想、树想、八功德水想、总观想、花座想、像想、遍观一切色身想、观...(一)指不智、不才等。据列子汤问篇载:“甚矣!汝之不慧。” (二)僧人之谦称。 p996...中间色。缝制袈裟时要选用三种的坏色,即青之间色,黑之间色,和木兰之间色。...(名数)又名十二无为,十二空:一真如,二法界,界者所依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所也。三法性,是乃诸法之体性,故曰...(1630?~1708)明末僧。广西清湘人,一说桂林人。以书画著称于世,为我国绘画史上“明末四僧”之一。本名朱若极,...(术语)菩萨起四弘誓愿,上求菩提,下济众生也。完具此上求下化之二者,名为大菩提心。往生要集上末曰:总言之愿作...(菩萨)在金刚界理趣会金刚萨埵之后。青色,两手持摩羯幢。又名爱金刚。...【无影】 p1042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一切受,并相续,灭故,名为无影;名为寂灭。...隋代河东人。宿慕佛道,早年出家为僧,住于京师之化度寺。化度寺又称真寂寺,乃三阶教之祖信行于京师所置三阶教五大...【三种圣者三见圆满能超三苦】 p0225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三页云:复次当知略有三种圣者,三见圆满,能超三苦。云何名...(杂名)与龙宫同。龙树菩萨入龙宫诵出华严经。三论大义钞一曰:印域探三藏之赜致,虬宫研方等之幽趣。...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人的心境:生擒活捉不费吹...「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事实,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并且随时随地...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慧广法师答: 能遵循因果规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就别...道证法师最后的遗言: 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妳要记住!我现在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讲这些话,念佛的心态很重要,妳知...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变对今生的爱取。这种人福报大多数都很大,他前生一方面布施、...
我有个朋友月入3万元新台币,可是他过的是五星级的生活。他不在乎每个月多缴一堆利息给银行作为循环利息,也要分期...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回头一望,朦朦胧胧的视线内,处处火海猛焰;四下张望,松软的...修学律宗的有源请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法门? 大珠:有! 有源:如何秘密用功? 大珠:肚...
二因缘发起正见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外闻正法谓众生虽具正念。必从智人闻说正法。然后正见始得开发。譬如谷麦。内具种子。外滋雨泽。然后其芽始得生起。是故若欲正见开明。必须外闻正法。二内有正念谓众生虽闻正法。发起正见。实由内心正念本具。譬如洪钟。虽待人扣。声非外有。是故若欲正见开发。必须内有正念。
上篇:二种修行 | 下篇:二种心 |
(术语)谓有顶地之惑也。又云非想之惑。有顶地为三界九地中之最上地,此地所起之惑,有见惑修惑之别,其中见惑,虽...
十六观
不慧
间色
十二真如
石涛
下化众生
爱乐金刚
无影
裴玄证
三种圣者三见圆满能超三苦
虬宫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