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集谛有三】 p1180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集谛三者:一、习气集。谓遍计所执自性执习气。执彼习气,假立彼名。...【喜根是异熟果】 p1166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页云:问:何故喜根是异熟果;非忧根耶?答:喜受行相、有麁有细;...(术语)十力之一。悉知种种不同之佛智力。...一贪欲盖 二嗔恚盖 三睡眠盖 四掉悔盖 五疑盖 次三毒而辨五盖者。若论三毒之体。岂异五盖。但科目不同。名字增...苦者,逼恼身心之谓。二苦乃内苦及外苦。(一)内苦,即四百四病之身苦与忧愁、嫉妒等心苦。(二)外苦,恶贼虎狼之害与...(术语)两部之大日,同以六大法界为自证三昧故名法界定。金刚界之大日印,金刚顶谓之智拳印者,是两部差别门也。若...亦名:心念法有三、心念羯磨三品 子题:但心念、对首心念、众法心念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心念法者,事是微小;或...(术语)佛随众生之机类而施,叶于其根性之教化也。...位于浙江杭县孤山山麓。本为清圣祖之行宫,雍正时改为圣因寺。本寺以风景驰名天下,位处西湖锦带桥之西侧,建筑宏伟...(术语)三乘之圣人各得自乘之果法也。缘觉菩萨立一无学果,声闻立四果。南史曰:到溉朝夕从僧徒礼诵,及卒。颜色如...(杂名)译曰雉。见大威德陀罗尼经七。Kapijala。...(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夫生死海深,非念佛莫能济度;菩提路远,非净土孰可依凭?然苟非精进,念佛无自成功;未得一心,净土何由可到? 今...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王阳明有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秦朝末年,民不聊...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陀诃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就是我们修行这个净土法门,一...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一天,四众弟子、诸大国王、臣民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中,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聆听开示。此时大众心中不禁兴起疑问:世...
忏悔有几种方法,有取相忏,有作法忏,有实相忏。这里谈到的就是在整个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这是...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
二种寂静
【三藏法数】
[出释氏要览] 一身寂静谓舍家恩爱及众缘务。闲居静处。远离愦闹。身诸恶行。一切不作。是名身寂静。二心寂静谓于贪嗔痴等。悉皆远离。修习禅定。无有散乱。意诸恶行。一切不作。是名心寂静。
上篇:二持 | 下篇:二种愿 |
梵语 lokottara-vāda。乃小乘二十部之一,属于大众部之一派。又作出世间语言部、出世部。为“说出世部”之旧译名。...
集谛有三
喜根是异熟果
种种界智力
五盖
二苦
法界定
心念羯磨三相
随类应同
圣因寺
得果
迦迦婆迦频阇逻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集体念佛的十六条规约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谁能调伏众生的心

忏悔有这三种方法

修行犹如洗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