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寻思之所钻摇】 p1179 瑜伽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寻思之所钻摇?谓如有一、于先所得先所受用诸欲境界,不正作意;...【喜觉支】 p1164 法蕴足论七卷十六页云:云何喜觉支?谓世尊说;大名当知;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谓此世...(杂语)法华文句记九曰:父久先服种智还年之药,父老而若少。子亦久禀常住不死之方,子少而若老。是法华涌出品,释...一贪毒 二嗔毒 三痴毒 次见爱而辨三毒者。此二科既有合离之异。事须分别。若合但取痴一分为见。余一分及贪恚。并...(名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大乘义...乃二人名。经论中提及耶舍比丘有二人。一为佛在世时毗舍离城长者之子。出家后,复还家淫故妇。佛陀大诘斥之,遂制淫...(术语)华严经所说十种佛之一。佛证一真法界大智慧。大光明遍照一切,故云法界佛。...羯磨疏·诸众安居篇:“一切心念,皆须口言。唯说戒座上忆罪露者,恐闹众故,直尔自闻,言了为相也。”(业疏记卷二...(术语)佛济度众生,应其机类而现诸种之身,满虚空身,丈六身等不定。...又作圣主师子。佛之尊号。佛为诸圣中之上首,故称圣主。师子,即狮子,谓佛自在无畏,犹如狮子。法华经序品(大九·...(杂语)禅林之语。生为未熟之义。疏为疏荒之义。言居动之粗野也。见象器笺十五。...(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弥勒下生经...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所需,而更要人与人之间的团体──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皆...
明朝顾源居士,又称宝幢居士。少年时性格豪放,善于写诗、书法和绘画。40岁时,把以前所习的世间法尽情抛弃,断除酒...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 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弥勒所问本愿经》 中,佛告诉阿难: 我在因地求道,历经千辛万苦。过去世时,有一位王太子宝花,长相庄严。他出门...舍卫城中,有一大臣名为须达,因乐善好施,常帮助孤苦无依的人,所以城中人民皆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长者见佛闻法后...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这个《楞严咒》的咒心就是佛的真法身,真法身而示现的报身是卢舍那...口业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议,简要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口业守得好,在大众人群,能让...
富兰克林,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之一。年轻时他就胸怀大志,想要做一番事业来,但他发现自己也像不少年轻人一...
二持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止持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二作持作犹行也。谓既不杀生。又能放生。既不偷盗。又能布施。既不邪淫。又能恭敬。既不妄语。又能实语。是名作持。
上篇:二戒 | 下篇:二种寂静 |
略称出世禅。三种禅(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之一。指发无漏智之禅,共有四种,即:(一)观禅,有九相、八...
寻思之所钻摇
喜觉支
种智还年
三毒
六根
二耶舍
法界佛
心念皆须口言
随类不定
圣主
生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则

顾源居士往生纪

凡修净土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时不待人
诸佛皆以慈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福田殊胜的祗树给孤独园

依着这个神咒就能离苦得乐
如本法师:守口业的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