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又作结要四句、结要付嘱。谓归结教法最重要之部分,而将其传付于人。法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谓,释尊将如来一切法、如...梵语 khapuspa。指空中之华。全称虚空华。又作空花、眼华、眼花。盖空中原无华,然眼有病疾者因眼中有翳,常于空中...(术语)越毗尼罪之略。违越毗尼法(戒律)之罪也。行事钞上三曰:僧得越罪。...指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一)指外、内、法乐等三乐,乃依往生论注卷下所立。即:(一)外乐,为五识(眼、耳、鼻、舌、身)缘五境(色、声、香...(名数)一,色识住。二,受识住。三,想识住。四,行识住。即以有漏自身中之四蕴为体。此四蕴是识所依也,是识所著...(杂语)往生要集十乐中之第六乐。往生净土后,将娑婆结缘之父母知友,自在引接而济度之乐也。要集上末曰:若生极乐...(杂语)禅家谓俗气为拨非。...指有罪存济、无罪存济。存,存活;济,救济,谓以饮食存济其生。据阿毗达磨论卷二载:(一)有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如...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檀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心能安住,堪忍侮辱恼害,称为忍;于事理决断了知,称为智。此二者,小乘有部谓忍为无间道之观智,属因;智为解脱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 一、 能往生十方诸佛国 引三条理证: 1、【引经文1】: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修行应具坚定心 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我总了无疑虑。若闻人诮谤,便生退心,此种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浅...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变业;业是由心造的,业也能随心转变。心不能转变业,就被业缚住;业不随心转变,就能缚住心。 ...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故五地名极难胜? 庚二、答 由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咒字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汉文咒字 嗡 嘛 呢 ...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是个谜。我们说死了、死了,那又很便...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当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药来医治。 《金刚经》也提到: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也是讲缘生缘...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禅的学者要请善知识印证,于是这禅师找法演文义禅师...
二种健儿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并水忏] 谓自不作恶。既作而以忏悔。更不复作。乃是有力量人。故名健儿。一自不作罪谓此健儿。身囗意业。常自清净永无过恶。故名自作罪。二作已能悔谓此健儿。虽先作恶。后能改悔。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力故。水即为清。故名作已能悔。
上篇:二种受具戒法 | 下篇:二咱人咒术不能加 |
唯识宗护法之说。谓第七末那识缘第八识之见分而起我执,第六意识则对一切法境,于我、法起执。即此二识遍计度诸法而...
结要付属
空华
越罪
千二百五十人
三乐
四识住
引接结缘乐
拨非
二种存济
十波罗蜜菩萨
忍智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推荐】大悲咒的世间和出世间功德
印光大师心要开示四则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六字大明咒持诵功德表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有病治不好就要发大惭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