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譬喻)涅槃譬之食。南本涅槃经四曰: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食。北本涅槃经曰:涅槃饭。...(术语)菩萨十地之初地谓为极喜。...亦名:无场大界不得重结、大界不得重结、界不得重结 子题:药法中开净地、疑先有净地解已然后结、行事策、不知界处...(譬喻)饥遇王膳之譬喻也。法华经授记品曰: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一、信财,信能使人决定受持正法; 二、进财,在未见谛之前,要一心努力求取出世之道; 三、戒财,戒为解脱之本,能...【得净信者四种正行】 p0996 瑜伽十九卷十三页云:颂曰:惠施、令福增;防非、灭怨害;修善、舍诸恶;惑尽、得涅槃...又作堂嚫。即禅林施僧之施物。[贝*亲],为达嚫(梵 daksinā)之略称,指布施物。[备用清规卷四煎点西堂头首新命条...(异类)拨无因果之空见恶魔。楞严经九曰: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信檀越...指饿鬼所居之处。据顺正理论卷三十一载,于赡部洲之西,有五百渚,于中有二渚为鬼所居,每一渚各有二百五十城,一渚...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 bodhi-sattva,巴利语 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譬喻)乘人而运于一切智地岸之船。即佛也。教行信证文类二曰: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舟。...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贵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别人、包容别人,更懂得如何去爱惜别...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位,而恒常作苦、空、无常、无我之想。静坐时,思惟佛法义理;...也许人都知道参加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的会员,就是为了学习慈济精神,不但要把它带入校园还要融入生活中。但是如何具...
1最先根本文: 求生净土,信为最先。从始至终,信为根本。 2谛信不疑文: 念佛往生,但谛信不疑而已,何复拟议为哉...
【原文】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问: 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律航法师答: 有些人,口里虽然不停的念佛,心里却尽管胡思乱想,那样念法,是很少利益...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如我们被贪、嗔、痴所左右,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过好我们生命的...
佛四德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三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二乐德乐者安隐寂灭之谓也。离生死逼迫之苦。证涅槃寂灭之乐。故名乐德。(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三我德我者自地无碍之谓也。然有妄我真我。若外道凡夫。于五阴身强立主宰。执之为我。乃是妄我。若佛所具八自在称为
上篇:化应身四句 | 下篇:身土四依 |
(1044~1091)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虔州(江西赣县)人,俗姓熊。法号从悦。十五岁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为宝峰克...
涅槃食
极喜
摄僧无场大界不得重结
王膳
七法财
得净信者四种正行
堂嚫
空魔
饿鬼城
菩萨
一切智船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慈悲充实了生命

人以爱欲交错,故心不见道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慈济的十条戒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怎样才算是真信佛
律航法师: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