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界者藏之义,涅槃能藏无为之万德故曰界。又为因之义,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曰界。又界为界畔...(术语)法处摄色五种之一。分析物质而至于细微者。即极微也。小乘有部宗立之为实物,摄于眼识所缘之色处,然大乘唯...亦名:无场大界三相、界之三相、大界三相 子题:界标、界相、界体、界标即唱者之所据、界相即羯磨之所牒、界体即作...(术语)观无量寿经一部为二会之说,佛初降临王宫为韦提希夫人说本经一部,是为王宫会,后还灵鹫山为阿难大众复演之...在须弥山之外有七重金山,即双持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持地山。...【得依处及得方便】 p0996 瑜伽九十五卷十三页云:复次趣向谛智乐正觉者、应当了知依四圣谛增上缘力,得所依处、得...乌铎迦汉荼,梵名 Udakhānda, Udaka-khānda, Utakhanda。为北印度古国健驮罗国之都城。位于信度河(印度河)北岸...(术语)天台所立三谛之一。一切世间之法,不论有情非情,总为因缘生者,因缘生之法,自体不实,故曰空,此理为真,...巴利名 Peta-vatthu 之意译。略称卑多。为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āya)之一。内容系解说饿鬼等之境界及其业因、...(?~535)梵名 Bodhidharma。意译作道法。又称菩提达摩、菩提达磨多罗、达磨多罗、菩提多罗。通称达磨。为我国禅...(术语)证得一切智之位,即佛果位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其所说法,皆悉至于一切智地。...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是佛教徒。在朝拜寺院的时候,我发现他面对佛像都不礼拜。在很...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 脸上无瞋真供养、口里无瞋出妙...
曹洞宗宗名之由来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本寂(840-901)先后在江西宜丰县洞山、吉水县曹山弘扬一家...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难易是对待法,难中有易,易中有难,在各人所用不同。不讲别的...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2.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
当我提笔写出近一年多学佛感想时,心中感慨万千,似有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说起,一点一点碎片化的学佛体会,慢慢聚...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子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犹豫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只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
化应身四句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化身非应谓佛随类变现龙鬼等形。不为佛身。是名化身非应。二应身非化谓地前菩萨所见佛身。即是随机应现。非五趣摄。是名应身非化。(地前菩萨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五趣者。天趣。人趣。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三亦应亦化谓诸声闻所见佛身。见诸相好皆因修成。名之为应。无而忽有。名之为化。是名亦应亦化。四非应非化谓佛法报二身。非属应化。是名非应非化。
上篇:四身 | 下篇:佛四德 |
往生弥勒菩萨之净土兜率天。又作兜率上生。兜率天有内、外两院,弥勒菩萨常在内院说法,外院为天众欲乐处,不易闻法...
涅槃界
极略色
摄僧无场大界三相
王宫会
七金山
得依处及得方便
乌铎迦汉荼城
空谛
饿鬼事
菩提达磨
一切智地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禅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徐志摩对婚姻轻率的行为与结果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念佛法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