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譬喻)涅槃为众圣之所游,故譬之于宫殿。俱舍论三十曰:此涅槃宫一广道,千圣所游无我性。同光记三十曰:大涅槃众...(杂语)究竟之言说。金鞞论曰:双林最后,极唱究竟之谈。秘藏宝钥下曰:真如受薰之极唱。...亦名:无场大界一标两相、大界一标两相、一标两相 子题:一标、两相、二绳别住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问:‘一标作...八识中的第七末那识和其他六识,都是依第八根本识转变而生起,所以七识称为七转识。...【得非得差别】 p0995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八卷一页云:问:得、非得、何差别?答:名卽差别。谓名得、名非得。复次...为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所载之陀罗尼名。意译为金光照耀。乃过去七佛之第七释迦牟尼佛所说者。此陀罗尼能消...(术语)观空理之智慧。嘉祥法华经疏二曰:经论之中多说,慧门鉴空,智门照有。安乐集上曰: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指饿鬼之住所。诸经论多以阎魔王界(梵 Yama-loka)为饿鬼之本住所,或称为薛荔多界(梵 Preta-loka)、饿鬼世界,...梵名 Bodhicaryāvatāra 或 Bodhisattva-caryāvatāra。凡四卷。龙树菩萨集颂,宋代天息灾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术语)求一切智之心也。日本源信之往生要集中末曰:一切智心者,是第一义空相应心,或可是愿求佛种智心。...比丘拿东西送给在家人,希望得到的人生起报恩的心,可是不得到的人便很不高兴,这样有伤平等施心,这种情形叫做污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生的因不可改变,今生的努力却各有差异。有时候,即便前世是有...
一名有洁癖的县官雇请一厨师。一天,两人为以什么为净争论起来。厨师认为以水为净,不论什么东西用水洗就干净了。县...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要是分别自性缘起,就是我们善恶的业种子。第二个是分别爱非爱...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从假入空观。也就是说,其实《楞严经》的思想是偏重在摄用归体...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 复有二苦。一欲为根本苦。谓可爱事若变若坏所生之苦。二...
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礼貌之上,但是今天社会上懂礼貌的人太少了,发自内心真正懂礼貌的人更少。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
范蠡是春秋时代的奇人,他辅佐越王勾践筹划20余年,最终率领越国的军队灭亡强大的吴国,报了当年险被灭国之仇,并且...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
四身
【三藏法数】
[出成唯识论] 一自性身自性身着。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三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谓诸如来由平等智。为十地菩萨现大神通。转正法轮。令他受用大乘法乐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四变化身变化身者。谓无而忽有
上篇:小三灾 | 下篇:化应身四句 |
(一)位于河北房山县西南之上方山锦绣峰下。又称上方寺。 (二)位于四川三台县南之南山。隋开皇年中(581~600)创建...
涅槃宫
极唱
摄僧无场大界一标两相
七转识
得非得差别
乌苏耆昼腻多
空慧
饿鬼住处
菩提行经
一切智心
污家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天意与人为

净与不净都是心在起作用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世间的一百一十种苦

发自内心的礼貌

范蠡人生的八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