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堂塔)又曰延寿堂,省行堂,无常院。送病僧使入灭之处也。佛祖通载三十曰:他日涅槃堂孤光独照时,自验看。...(术语)又曰欢喜地。菩萨修道位十中之第一地。菩萨既竣第一阿僧祇劫之行,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而达于一分二空所...亦名:无场大界内外、大界内外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问:‘今将石木为相,为取内外耶?’答:‘若圆者取中央,令...一、生不可避,指依前世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不可避; 二、老不可避;指生者不可避老; 三、病不可避,指生者不可避...【得止得观四句分别】 p0996 集异门论三卷二页云:复次或有补特伽罗、得内心止,不得增上慧法观。或有补特伽罗、得...禅林用语。特牛即犊牛,为牛之幼小者。犊牛本即不能生子牛,故禅林中每以“我有一句子,待特牛生子即向你道”之语比...(术语)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谛品曰:因缘所...梵语 preta,巴利语 peta,音译为薜荔多、闭戾多、俾礼多、卑利多、弥荔多、闭多;或梵语 pitr,音译卑帝黎。三途之...谓菩萨生于兜率天,而有三事殊胜,即:(一)命胜,谓菩萨已离三界生死,虽不修命业,然于兜率天托生之天数为寿命四千...(术语)梵语萨婆若多Sarvajatā,一切智之相貌。智度论二十七曰:萨婆秦言一切,若多秦言相。...又作魔罗道。指恶魔之行为,或恶魔之世界。楞严经卷六(大一九·一三一下):“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备,不要等亲密的人痛苦地死亡,或病入膏肓时,才不得不反省人...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动念,遇见事情时的判断,还是凡夫知见在起作用。 这些知见,...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771-853)和仰山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两人为宗祖。因灵祐常...
咱们现在是末法时期,感这十善业道的众生要生,他都生在正法,不生在末法时期。例如说咱们现在,大家道友们,咱们现...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之时,一日,世尊以手指抓取地上的土后,问比丘们:你们认为我指甲上的土多呢?还...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如果船上的人能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声,不可能平平坦坦,一帆风顺。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对仰山道:喂!你快点说啊,不要等死了以后,想说也无法说了。 ...
身土四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色身依色相土谓如来随类应化。示现丈六等相好之身。即依娑婆等同居之土。能其有山河大地等色相。是为色身依色相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同居者。凡圣同居也。)二色身依法性土谓如来丈六等相好之身。当体即是法性之身。所依之土。亦即常寂光土。是为色身依法性土。(常寂光土者。即佛所居之净土也。)三法身依法性土谓如来法性之身。非心非色。犹如虚空。遍一切处。所依之土。即是常寂光土。是为法身依法性土。四法身依色相土谓如来法性之身。遍于刹尘之土。虽
上篇:佛四德 | 下篇:佛四种希有 |
凡三卷。清代弘赞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本书乃汇集有关弥勒信仰、兜率往生之见闻,及选自经论中相关之传记所成...
涅槃堂
极喜地
摄僧无场大界内外
七法不可避
得止得观四句分别
特牛生儿
空观
饿鬼
菩萨三事胜
一切智相
魔道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生命感悟法语系列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清福难享,感到不安就是业障发现

人身难得如爪土之稀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