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语 kusuma-tala garbha-vyūhālajkāraloka-dhātu-samudra 或 padma-garbha-loka-dhātu。即自莲花出生之世界,...亦名:四分律宗虽是小乘分通大乘 子题:五义分通、四分通明佛乘、沓婆厌无学、施生成佛道、相召为佛子、舍财用非重...子题:专精不犯随、犯已能悔随、无心护持随、能犯无悔随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随有四种:一、者 专精不犯随 ,此...亦名:三方便、方便罪相 子题:部有二义、初二篇立三方便、初二篇以下诸篇聚立二方便、远方便、次方便、初二两篇不...(物名)鹿之大者谓之麈,群鹿皆随之,讲者取其尾,为拂子,以象彼麈,指授听众也。比丘持之,则犯堕罪。行事钞下二...(术语)三福田之一。谓供养父母师长有恩德之人,则生福芽也。优婆塞戒经三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尚。俱舍论...蕴,积聚之义;如五根五境等诸色之积聚,称为色蕴。诸蕴,即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参阅“五蕴”1212) p631...(菩萨)位于金刚界曼荼罗外廓之南方。贤劫十六尊之一。亦名勇猛或大勇猛。梵名输罗野。译言勇猛。密号称为不退金刚...(杂语)扫地有五德。毗奈耶杂事曰: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欲扫林中。...【大觉地】 p0240 佛地经论三卷二页云:二由摄者:谓摄大觉地。大觉,是佛。具三种身。一者、自性。二者、受用。三...《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596~667)撰。《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重出二部,一部作二十卷;...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很重要。你看我们大乘佛法,有人说修学...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一日,在佛教里却称佛欢喜日。 关于七月十五称作佛欢喜日的由...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这随喜是很重要。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我们所修的法门,只是无量善法当中的其中一小块,...
肾水不足的人,火气就容易上炎,心里烦躁,脾气通常都比较大。但是发完火之后会感到非常疲劳,甚至比绕着操场跑完5...
学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误解为处于被打击了、绝望了、避世了等等消极的处境,出家人更是被冠上遁入空门等等极端消极之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各位法师慈...人非完人,孰能无过?那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就是完人如佛祖,也还有多少外道来毁谤呢,何况他人呢?所以...
三长物
【三藏法数】
[出摩诃僧祇律] 一衣长物衣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但许畜三衣。三衣之外。若更再有。即名余长物也。二钵长物钵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但许畜一钵。一钵之外。若更再有。即名余长物也。二药长物乐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有诸疾病。则许药调治。若病已瘥。更再畜者。即名余长物也。
上篇:三净肉 | 下篇:四世俗谛 |
(菩萨)地藏菩萨久远之昔曾为女子名光目。时于其母亡日供养一罗汉,知母堕在恶趣,发大誓愿言:我自今救拔一切众生...
莲华藏世界
四分律宗教虽小乘义当大乘
随行四种
诸篇今家三方便
麈尾
恩田
诸蕴
大精进菩萨
扫地
大觉地
续高僧传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佛欢喜日的由来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随喜是修福德资粮

肾水不足的人,脾气通常都比较大

别让难得的人生掉进「空」的陷阱
